
周口市教育局局长张学成
10多年来,多项优惠政策如阳光雨露般洒向县城和农村校园,蓦然回首,与县市教育相比,周口中心城区学校显得有点“灯下黑”。市区家长托关系、想办法将孩子送往县城学校屡见不鲜。破解中心城区教育“灯下黑”现象势在必行。 如何走进中心城区教育的黎明?1月23日,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周口市教育局局长张学成,了解到一年来周口中心城区教育发展所迈出的“大步伐”。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张希 通讯员 丁玺 张亮亮/文图 生多校少 中心城区教育“灯下黑” 周口地处平原农区,经济水平十分欠发达,全市财政收入只有80亿左右,地方财政投资建校能力非常有限。10年来,周口中心城区面积增加近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20多万,而中心城区学校面积却难以扩张。据统计,中心城区初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9.8、6.0平方米,不到国家标准的40%。像周口市七一路小学、闫庄小学生均面积不足3平方米,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15%。 不仅如此,学位缺口也是中心城区教育的“硬伤”。周口中心城区共有公办学校131所,按照学校规模额国家规定生师比例测算只能提供5万个学位,而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少年和农民工子女共需9.3万人就学,尚有4.3万个硬缺口。尽管60所民办学校分担了1.4万名学生,仍有2.9万人需要分流到其他公办学校,“生多校少”的矛盾直接导致老城区几乎校校都是“大班额”。 这两处“硬伤”对于县城、农村同样存在,然而,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郸城一高却在2013年创造出26人圆梦清华北大的教育奇迹。许多中心城区家长甚至不顾各种不便,纷纷将孩子送往县城、农村学校。这又是为何?在这一点上,县城、农村学校占据了一个城区学校不具备的优势—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食堂和宿舍改造计划、高中学校改造计划等,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都是重点向农村倾斜。而中心城区,却成为上级投入的一个盲区,出现“灯下黑”现象。 除此之外,中心城区学校分布不均衡也是造成城市学校“灯下黑”的重要原因。中心城区学校分布以老城区为核心,从内到外分布,布点由密到疏,呈递减趋势。东部、南部、北部人口增量较大,新建学校太少,交通路和车站路之间近几年增加10个居民小区,却只有3所学校,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政策碰到现实问题只能大打折扣,校际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差异较大,优质教育资源也严重不足,由此造成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择校热”问题也难以解决。 3年内将增55所学校 中心城区教育现黎明 学生家长忧心于中心城区教育的难题,纷纷将孩子送往县城、农村学校,一位学生家长说:“现在周口县里的教学质量比市区的要好得多,孩子在县城上学虽然不方便,但是为了学出好成绩,只好在生活质量上迁就一下。” 这种市区学生“下乡”现象引起了周口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7月份以来,周口市委书记徐光两次到郸城县视察调研教育工作,先后4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市推广郸城经验,办好更为优质、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中心城区教育。 2013年9月4日,周口市长刘继标召开了振兴中心城区教育暨教师节座谈会,问政于教育、问需于教育、问计于教育。2013年9月24日,刘市长到周口一高调研,寄语全校师生,在一高争创中原名校征程中与其一路同行,并现场拍板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解决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 2013年11月中旬,周口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周口中心城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3年内在中心城区增设55所学校,其中增设初中11所、小学28所、幼儿园13所。目前,财政规划投资近5亿元的7所城区学校建设项目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这7所学校有新建,有改建,有续建。川汇区1所小学、1所幼儿园项目,计划2014年7月竣工;开发区新建一所幼儿园,占地36亩,投资5000万元;川汇区联营职专北校区改办为一所寄宿制初中,占地52.5亩,总投资3565万元;开发区海燕职专老校区改办一所中学,占地213亩,总投资1.7亿元;市财政投入2000多万余元,进一步完善周口一高教学仪器、供水供电以及教师周转房等基础设施;周口文昌中学,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用,二期工程投资1亿元,项目正在续建。这些学校预计到2014年秋季就能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城区学校增加学位近2万个,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一年时间内,投入这么多资金、建了这么多学校在周口历史上还没有,一开始我还不信。”一位建筑界人士说,“这是周口市区所有孩子的福气,也是家长的福气。” 民办校与公办校同等拨经费 私立学校也将迎来春天 除了增设公立学校,鼓励私立学校的发展不失为一个促进中心城区教育的“妙招”。 2013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对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对新建的市直属民办学校,市级财政按基本建设资金的15%予以奖励,对新建的县属民办学校县级财政奖励资金不低于10%。 “周口市规定,要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500万元、县级政府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万元,用于优秀民办学校的奖励、培训等。民办校的校舍建设享受同级同类公办校涉及基本建设收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周口市教育局局长张学成说道:“市财政、纠风、公安、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要主动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清理和纠正财政、土地、建设、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妨碍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周口还鼓励民办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并将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良好、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非营利性的优秀民办学校,并为其选派一定比例的在编公办教师予以支持,选派教师保留编制并发放基本工资。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报、评先选优等方面与公办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对于中心城区教育的发展,张学成满怀信心,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对党和政府的重托、全市人民的厚望,我们深知路途修远,责重如山,我们将一如既往,奉献不怠,为实现振兴教育重铸辉煌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责编 杜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