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我市正式实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近两年来,市商务部门对全市规模以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进行了普查、备案。目前,全市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情况如何?针对在日常消费中预付卡出现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又该怎么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商务局执法科的相关负责人。 大中企业发卡规范
个体商户有些杂乱
据了解,2012年9月21日,商务部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和措施。
我市自2013年3月开始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进行管理,“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监管系统,每个季度,发卡企业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相关备案,并且建立了市、县二级管理体系,对发卡企业进行监管。”市商务局执法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发卡企业违反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能够按规矩办事,如遇问题,也会按照标准改正。”
个体户的情况又如何?记者采访了市区七一路附近的几家个体户。“美容、美发店办理优惠卡很普遍,大家都想通过发行预付卡招揽一批顾客,但是卡的管理往往都是一家一个样,没有统一的标准。”一美发店的店长说,随后他拿出了自己店的会员登记簿。当记者问:“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店铺关门,那些发放出去的预付卡该怎么处理?”,店长说:“商家一般都不愿退钱,通常的做法是和顾客协商,将预付卡转给其他美发店。”
市民王女士表示,曾经听亲友说过一次售卡欺诈案件,“我市某洗车店发行单用途卡,充100元送200元,充200元送400元,以此类推,充值的牌子在店门口挂了有一个月,后来这个店突然关门停业,老板也跑了,因为当时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时不是实名登记,所以也没法维权。”
“长期以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市场监管处于真空状态,《管理办法》出台后,对规模发卡企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大中型企业逐渐走向规范;但我们的监管和执法范围是有法人代表的企业,个体户超出了我们的监管范围,并且由于人手问题,对个体户缺乏有效监管。”市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说。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发卡企业众多,情况复杂,风险较大,商务主管部门压力很大;同时我们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管理刚刚有头绪;还有一些企业通过种种规则漏洞逃避检查,这都是我们监管中的体会。”市商务局执法科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在其他地市,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发卡敛财,用于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所以,相关部门在增加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市民也应该谨慎购卡,选择那些规模较大、诚信度较高企业的预付卡。
如何购卡可以称之为谨慎?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其实就是看这家发卡企业是否按规定办事,比如,《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发卡企业必须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与购卡人签订购卡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购买、充值、使用、退卡方式,记名卡还应包括挂失、转让方式等等。
全面监管有难度
市民购卡需谨慎
我市规模以上发卡企业
全部纳入管理
如今不少市民打开钱包,就会发现里面有一张或几张消费卡。特别是近几年,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但是,市民使用预付卡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出现商家店面转移和找不到商家老板之类的情况,市民手中的预付卡就无法继续消费,给市民自身的权益带来一定的损害。正因为预付卡的使用群体日益壮大,政府对发卡企业的管理也就迫在眉睫。
“截至目前,市商务部门对全市规模以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普查工作全部完成,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备案工作全部完成。”市商务局执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姬慧洋
来自: 周口网-周口晚报 ;原作者: 姬慧洋 一只丑丑的蛋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