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小猪,手持念珠的僧人,青春靓丽的女模……一枚小小的桃核上竟能刻出市井人间,刻出喜怒哀乐。一枚枚桃核经过一双妙手的反复加工,最终得以“脱胎换骨”,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美丽。今年67岁的安阳民间艺人申连生,就是用一把简单的刻刀施力于桃核,于径寸之间,让你体会到核雕的魅力。 申连生的每一枚核雕都要经过精心雕琢。 1 核雕艺术古已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是明末著名散文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开篇。也许,很多人初识核雕就是从这篇散文开始的,好奇那些民间艺人竟有一双双巧手,在径寸之木上刻出乾坤万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核雕艺术古已有之,古人认为桃木能够辟邪,是一种“神木”。“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在桃核上搞雕刻,到了唐朝,佛教兴盛,人们就把桃核做念珠戴在手腕上辟邪。”2014年12月7日,在纱厂生活区申连生的家中,说起核雕艺术的历史,老先生如数家珍。 核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宋朝中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自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至皇亲国戚,都对核雕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朱由校皇帝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也是核雕创作者。明清以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核雕艺术逐渐为人淡忘。新中国成立后,核雕又为人们普遍所认知。而今,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艺人申连生的手中又蓬勃出生机片片。 十二生肖造型的核雕。 每一个核雕都各具形态。
2 祖孙三代袭手艺 “核雕艺术传到我手中,已经是第三代了!”今年67岁的申连生感慨地说。在他的卧室中,一盒盒被归类摆放的核雕在灯光下散发出温润的色泽,而这些色泽却都是时光赋予的厚重。“它们每一个都有二三十岁了,经过不断地盘磨,渐渐有了这样的光泽,而这正是果核的类玉性,时光愈磋磨,愈像玉石般透亮!”老人说。 申连生的核雕手艺袭自祖父,他幼时喜静,经常看爷爷申锡恒在桃核上刻小松鼠、刻大白兔……“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经常看到爷爷做核雕,那时也没有什么工具,爷爷就用一把修脚刀当刻刀来雕刻。”申连生回忆说,每当爷爷在院子里雕刻时,他就搬一把小板凳坐在爷爷身边,一枚果核就这样在爷爷看似不经意的雕刻中,渐渐有了轮廓,有了神态。“爷爷在雕刻上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桃核、杏核、葫芦,他随手雕刻,不过图案比较简单随意,多是一些小动物和花草。”申连生说,爷爷的手艺让他又惊奇又羡慕,每当爷爷雕刻时,身旁就会围一群孩子。用锥子在雕刻好的桃核上钻个孔,套根红绳,一个核雕吊坠就做好了,这样的小玩意儿总是让申连生乐好久。 申连生就这样看着爷爷做核雕,看着看着,他也拿起了一把刻刀雕刻属于他自己的桃核艺术。 3 刀刀刻痕见真章 “这都是我收集的桃核!”申连生拿出一袋袋晾晒过的桃核说,雕刻时,桃核选择尤其重要,他每年都会收集不同种类的桃核。将桃核洗刷干净后,在阳台上晾晒几日,便可着手雕刻了。 申连生的核雕作品主要是人物、动物和一些别致的花等,倘若细看,便能发现每一件核雕作品都不尽相同,每件作品的神态细节都惟妙惟肖。 “每一枚桃核就像每一个人的手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桃核自身的形态进行雕刻,多见形,少用刀,这样出来的作品才自然传神。”申连生摩挲着一枚核雕说。在申连生的核雕作品中,桃核的每一处纹理都被他运用得自然流畅。在雕刻时,申连生还会根据桃核不同的纹理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雕刻手法,主要是浮雕、透雕、圆雕和双面雕。 “你看,这个就是女模,脸小而身体修长,身上还穿着长裙,裙底露出一双高跟鞋。”申连生拿着一个采用浮雕技法雕刻的核雕说。“一般是根据想要雕刻的作品来确定雕刻技法,像我雕刻的百花篮,它是立体的,所以篮子的手把就需要镂空。”申连生拿起一个雕有蛇纹的桃核说,“这条蛇就是透雕,镂空底版,你看它的蛇信子好像要伸出来一样。” 上了蜡的核雕表面光亮。 一把小刻刀雕出意趣无穷的作品。(图片均来自《安阳晚报》)
4 三分雕刻七分修 正所谓“三分刻,七分修”,雕刻完毕后,一件核雕作品也只是有了雏形,若要完成还得经过修整、盘磨、沁蜡、蒸煮等程序,才能“脱胎换骨”。 “雕刻一件核雕作品需要仔细揣摩,雕刻完成后,核雕有毛边需要修整,用锉刀和刷子进行简单的修整后,就需要在手中不断盘磨了!”申连生说,这样的盘磨需要持续两个月左右,由于雕刻好的核雕作品还有比较尖锐的棱角,经常盘着盘着手就破了。通过在手中不断地盘磨,核雕会变得越来越润泽,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沁蜡了。“将一块蜡融在勺子里,再将刻好的桃核浸入蜡液,在火上加热一分钟,保证桃核内部都浸入了蜡液就可以。”申连生说,这是为了防止桃核腐烂,同时沁了蜡液的核雕也更光亮。 “沁了蜡液后,核雕表面就像会发光一样漂亮,不过许多核雕人物的眼睛、嘴巴等低洼的地方就会存入蜡液,这就需要蒸煮的步骤。”申连生说,将沁蜡完毕的核雕放进锅中蒸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需一两分钟,表面坑洼处的蜡液就会“跑出来”。 就这样,一枚枚桃核在经过了诸多繁琐而又复杂的“关卡”后,终于“脱胎换骨”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书桌案头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记者 王浩) 链接 桃核雕刻的价值 桃核雕刻的主要价值:核雕的饰品,是吉祥、平安的象征。中国核雕工艺品自从1915年世界博览会荣获金奖后,蜚声海内外,称奇于世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核雕的挂件、摆件、串珠等,既可手中把玩,陶冶情操,又可系挂在身上,消灾避邪。佩戴时间越长久,包浆就越好,油润细腻,古色古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
来自: 安阳新闻网 ;原作者: 王浩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