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必须准确研判、正确把握旅游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提前谋划、主动适应,引领我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之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经济“新常态”将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从产业到事业将成战略地位新常态。继外事接待事业、现代服务产业之后,旅游业在“新常态”下,将被视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产业和惠民生、促发展的民生事业,两种角色相互促进。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之后,旅游业的事业属性将进一步凸显。 二、从团队到散客将成出游方式新常态。30多年高速发展,使我国散客率达90%以上,河南达到75%左右,以散客为主的旅游市场已然形成。河南交通发达、服务设施大大改善,个性化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首选。 三、从观光到多元将成为消费目的新常态。传统“观光+团队”方式具有明显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不适应散客多元化旅游需要。目前,我国呈现观光游览城镇居民缓进、农村居民猛涨,度假休闲娱乐城镇居民缓增、农村居民快进趋势,说明“观光+团队”方式不会马上消失,将与度假休闲、健康疗养等新业态接续发力,保持一段时间齐头并进,长期将失去吸引。 四、从产品到服务将成为开发方式新常态。“观光+团队”方式以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定点、定时消费使产业链条短、门票经济突出。散客旅游重视体验目的地的原生状态,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居民共享旅游设施和服务。旅游开发的着眼点将从硬开发转向软开发,特别是在景区成型、产品成型、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对服务的软开发将成为常态。 五、从城市到城乡将成为空间拓展新常态。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原本在各自空间独立发展,“新常态”使城镇化全面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加上交通和信息化压缩了城乡空间距离,城乡差距缩小、旅游融合程度加深,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将在互动中走向整合发展。 六、从信息到智慧将成为科技运用新常态。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使我国旅游信息化进入智慧化阶段,呈现工具化、协同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会化、智慧化的特征。智慧化技术运用,利于通过信息流整合辅助完成产业链整合与再重组,推动碎片化的信息堆积走向智能化的信息推送,提高合作层次、营销水平和产业组织水平。 七、从消耗到循环将成为发展方式新常态。良好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对生态美的欣赏贯穿旅游活动全过程。同时,旅游活动也因带动大量人口流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旅游业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效能,宣传和提倡文明旅游、低碳旅游、平安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从人力到人才将成为服务层次提升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旅游对于人才的需要大于对人力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旅游人才市场、完善薪酬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把“人力”转化成“人才”,并留住人才。 九、从弱散到联盟将成为产业组织方式新常态。“多元+散客”使客户群化整为零,带薪休假落实使旅游时间从集中走向分散,旅游消费变得更个性、多样、私密、零星、不可预测。大中型旅游企业的规模优势有所削弱,小微型旅游企业在提供个性化、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方面突显优势。二者依存程度加深,政府管理不能再“抓大放小”,而要帮助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使其优势互补,发挥大中企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同时释放小微企业的活力。 十、从管理到服务将成为政府职能转变新常态。“新常态”下,政府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不能表现在直接插手产业操作,而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必须从行政化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以“美化环境、净化市场、优化服务”为核心,为游客、企业、市场服务,推动旅游发展。 “新生态”之行 适应、引领旅游经济“新常态”,必须构建旅游环境“新生态”,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构建体制环境“新生态”。加快职能角色转变,缩减政府事务,把应由市场承担或能够被市场承担的事务交给市场。如减少审批事项,减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压力。建立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联合治理机制、资金人才数据共用共享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制定、专项计划等,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提升旅游行政服务水平。 二、要培育消费环境“新生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多渠道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能”旅游;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敢”旅游。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把带薪休假作为奖励或福利,让居民“可”旅游。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引导游客合理消费,让居民“想”旅游。 三、要优化服务环境“新生态”。增强公共服务的旅游功能,主导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产业服务相衔接,形成无缝对接的旅游服务网络。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养;完善薪酬制度,规范小费、奖金管理办法,激发服务热情,优化服务软环境。倡导文明旅游,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社会环境及旅游公共服务带来的压力和损害。 四、营造市场环境“新生态”。加强旅游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健全监督体系,建立问责制度,增强投诉受理和处理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构建市场交流平台,建立金融平台推动社会资本与企业对接交流,建立中介机构促进市场资源流动重组,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智慧化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发展,鼓励不同规模和经营种类的旅游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
![]()
来自: 中国台湾网 ;燕子同学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