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摄影》杂志曾经对照片拍卖市场做出市场预测,对收藏者提出了一些忠告:哪些摄影家的作品值得收藏,哪些赶快出手等等。其中提到了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他在1996年的作品售价为3500美元到5500美元,2001年的作品售价为6500到8500美元。 他所拍摄的电影院和蜡像馆肖像对收藏家的吸引力很大,还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奖学金,正在走红,可以视为收藏的对象。然而面对杉本博司的作品,很多人都会感到茫然,把握不准他的表现主题和魅力所在。这里,不妨从摄影家对于记忆的论述,探索一番他照片走红的深层原因。 杉本博司曾说,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不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却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童年的瞬间。在记忆中这些瞬间缓慢地流逝,也许正因为这些体验都是第一次发生,使得印象更为栩栩如生。然而接下来不断的体验,一直到成人时代都是对过去的重复,因此也就逐渐变得无足轻重。细细回忆你最早的记忆,从童年一路过来,就可以发现记忆永远是堆积起来的,层层叠叠。 摄影家不无诗意地描绘说:我看到了一口井。我们在后院有一口古老的井,通过一只手动的水泵让水吱吱嘎嘎喷涌出来。这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在某种意义上,我意识到我所出生的房子以及旁边的建筑要比街对面的房子老。我的大部分东京邻居都在二战时期经受了燃烧弹的摧毁。只有我们的街区幸存。也有许多东西在1923年的东京地震的大火中残留。我们家带有那口井的庭院很小,抬头看到有限的天空,有时候感觉阴沉的庭院更像是处于一口井的底部。因此不管记忆中是如何的不同,总是有挥之不去的阴暗的深度。杉本博司出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他不无调侃地说:照片总是搅动我的记忆。一种习惯于观察的爱好一直伴随我至今。经常我会注视一些上了年岁的东西,不管这些对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总会给我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这样的基调,也就决定了摄影家以后的创造风格。 于是我们在他的照片里,看到了一片荒凉的、令人生畏的风景,有着苍白的天空和被雪覆盖的土地,共同创造出一片白色的空无,一只北极熊在它的猎物前徘徊。画面中出现了强烈的对比:猎手和被捕获者,行动和静止,生命和死亡,通过黑白画面描绘了一个黑白的世界。 在杉本博司1976年的《北极熊》画面中,一定存在着某些令人不安的东西。最初似乎这些不舒服的东西来自客体本身,然而接下来的反应则让人意识到影像的锋芒变得更为锐利,不仅仅是一般自然摄影中常见的生和死的主题,而是来自其他方面,似乎更像是来自照片的深处。作品中有一种矛盾。经过仔细审视,很明显地发现我们的心神不宁发生在照片的内部,那里面有一些不真实的东西,甚至是令人担忧的,是和它非常规的构成过程相关。 一般的野生动物照片,尤其是涉及到危险的动物,都有一种相似的表现手段。几乎所有的背景色彩都是模糊的,因为摄影家都是在安全的位置,使用长焦距镜头,试图捕捉动物的运动。杉本博司的照片则不同。清晰的、如水晶般透彻的黑白画面,和其他摄影家模糊的、粗颗粒的、迅速捕捉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杉本博司必须使用大画幅相机,加上标准或者广角镜头,逼迫他直接面对动物,处于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或者是置于不可置信的危险境地。 结果这样的照片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与生俱来的错误的“感觉”。一种我们所看到的和我们的知识结构所产生的分离感,正是产生于我们长久的影像文化渗透的结果。就像画面中的这只北极熊呈现出极端的真实性,然而我们却意识到这并不是真实的东西。 在杉本博司的大部分作品中,被拍摄的“东西”和照片本身发生了破裂。破裂实际上就是一种“伎俩”,也就是说现场毕竟不是实际本身。《北极熊》是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西洋镜”系列作品中的第一幅,这是一个开始于1975年的系列主题,包括从动物到海底生物,早期人类日常生活的景观,以及近来的蜡像馆专题。 杉本博司拍摄这些照片的意图非常明确,并非仅仅去和观众开玩笑。如果这一系列使用35mm画幅和彩色胶片,将背景模糊,其结果可能更具有“欺骗”的效果。杉本博司在让影像接近真实的过程中,却将其停留在了完全让人信服的顾虑中。就如艺术家所说:象真的一样。所谓的照片的“欺骗”,就是说这不是一幅动物的照片,而是动物西洋镜的照片。因此照片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真实”,同时又从深处挖掘出另一种真实。也许,这才是摄影家记忆中的“真实”。 杉本博司的照片所突出的影像的意味就是试图让我们去理解世界。最终,不再是一幅北极熊的照片,也不是人造的北极熊的影像,或许可以说一种不可能的影像,是一种观念的影像。尽管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年经历的艺术家,杉本博司一直避开拍摄具象的物体,宁可将注意力集中于无形的事物,包括短暂存在的,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他的电影院系列,捕捉的是华丽而且恐怖的电影院内景,光线反射在电影屏幕上。电影屏幕最终的曝光变成一片白色,整部电影似乎就被压缩成一种符号或者标志,说出许多不同的含义:抽象的绘画,发光的窗口,一种禅宗的空无,极简化的艺术,结果就成为20世纪经典电影消失后的教堂。
来自: 腾讯财经 ;清水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