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镇是西峡县偏僻边远山区乡镇,也是革命老区,云台小学地处县西北伏牛山麓,川道狭窄,沟壑纵横,背靠大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然而当地村民却交口称赞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人民教师为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把改变山区落后教育面貌为已任,坚守三尺讲台30多个春秋,默默无闻点燃自己,无怨无悔奉献着青春和爱心。他,就是重阳镇云台小学校长杨金国。 规范学校管理,打造山区名校
无论是当普通老师或者担任领导职位,他都饱含热情尽职尽责演好每一个角色,以超强的责任心和坚守的意志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 从1985年走上校长岗位,当时云台小学十分落后,学校没有办公室,教师住宿也困难,一幢800平方米长期被水浸雨淋陈旧不堪的D级危房,学校校道、球场、操场都没有硬化,地上垃圾随处可见,杂草丛生……新上任的杨金国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利用休息时间走村过寨,走访村民,细心倾听他们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听取学校老师的意见,大刀阔斧抓好学校校园建设。为了尽快把学校建设好,杨金国经常不辞劳苦奔走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所需资金。2009年起,学校投资48万元建一幢有12间教室4间办公室共1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这一年还投资5万多元硬化球场、操场、校道;投资5万多元搞好学校的绿化,种下一批名贵树种。如今,一踏进重阳镇云台小学,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以前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重阳镇云台小学新貌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紧跟其后。杨金国非常注重教师队的建设。他以身作则,抓教学常规工作,以常规促发展。制订了一整套日常教学规章制度,对老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听课、反思、辅导、作业、教研、学习、总结考勤等做出细致化的管理和明确要求,使学校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以课改契机,营造科研氛围。他亲自带领教师们学习“三疑三探”课改理念,鼓励教师上网交流教学经验,向名家取经学习。在杨金国的常抓不解下,云台小学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教研风气,各科组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改积极开展。屡次在镇、县的教研活动中得到名次。云台小学实行“内部加修炼,外部不断学习”的策略,长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把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或有较高威信的教师送到西峡、南阳等地培训学习,教师的水平提高很快。现在学校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上课,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活跃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快乐。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 爱心铺设育人之道 对学生,杨金国校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云台小学的生源,来自云台村11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山高坡陡,溪流众多。每逢刮风下雨,杨金国最为艰辛。每天凌晨5点多,杨金国就起床,如果下雨,他还得披蓑戴笠、手执电筒行走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护送孩子上学,和孩子们手拉手在滑溜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 杨金国呵护下的雪松正茁壮成长 2002年12月16日夜,一个叫姜伟的同学突然发起了高烧,因为是在校食宿的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杨金国来不及通知他的家人,立马骑着摩托车把姜伟送到了最近的西坪镇卫生院,并在医院陪了姜伟一整夜没有合眼,直到他退烧又把他送回学校。由于姜伟同学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个哑巴还患有偏瘫,家里机器贫困,杨校长始终没有告诉他们为孩子看病的事。当姜伟的父亲时候听说后要还杨校长垫付的医药费,杨金国说什么也不肯接。姜伟的父亲感激涕零的抓着杨金国的手说:你真是我们姜伟的亲生父母一样!而杨金国只是微微的一笑:“这是我的责任。” 谦和待人,关爱同志,用真情对待身边人 ![]()
原作者: 田文阳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