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代时,茶便脱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一般农产品,开始作为一种特殊贡品——贡茶。贡茶专门进贡给朝廷,供皇室贵族享用。在历朝历代,贡茶也是各有不同的。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省紫阳县焕古乡、和平乡一带的条形烘炒绿茶,在东汉时期便早已被列为了朝廷贡茶。在汉代,当时的茶名称为“紫邑宦镇毛尖”,从东汉献帝开始算起,至今已有了1700多年的历史。紫阳毛尖,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早列为贡茶的绿茶。 唐代贡茶包括了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和四川蒙顶茶。其中以阳羡茶最为出名,每年的贡茶就达到了2万担以上。唐代国力强盛,是贡茶大力发展的时期,呈现出组织性、技术性和官方性。朝廷为了保证贡茶的质量,更在产茶区设置茶舍、贡茶院,专管贡茶的采制、品评、监管。 到了宋代,饮茶习俗逐渐在全国盛行、普及,斗茶、茶会也相对兴盛,贡茶相对更加讲究。宋朝废除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转至福建北苑,设立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北苑龙凤团茶,其实是一种饼状茶团,属于蒸青片类。龙凤茶团面上印有龙凤图案经。龙纹称龙团、团龙;凤纹称凤团、团凤,合称龙团凤饼,一直延续到了明代。 由于武夷山独特优越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茶叶种植,武夷岩茶早在宋代便闻名于世。因此元代便放弃了已开发了三百多年的建安北苑,而把宫廷贡茶转移到了武夷山区,大力开发武夷山区。为了督办贡茶,更在武夷山区设立了“御茶园”。 明代贡茶有了重大的转变——废除了龙团凤饼,之前龙团凤饼的制法过于耗费精力、物力,劳民伤财,尤其极大地损害茶农利益。于是,朱元璋便废除了龙团凤饼,改为散茶进贡。这一举措同时也把从唐代沿用的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法,客观上把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清代,茶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宫廷饮茶之风盛行,尤其乾隆皇最为喜爱饮茶。清代贡茶中,属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毛尖与蒙顶甘霖最为出名。由于清朝满族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因而早期清廷以饮用奶茶为主,后期逐渐改为清饮为主。 千百年来,各朝各代被列为贡茶的茶叶,一直作为朝廷专门享用的臻品。在严苛的贡茶制度下,茶农们饱受剥削、压迫,过于精细、讲究的做法导致劳民伤财、损耗国力。但也正因为贡茶制度,茶文化百花齐放,中国茶业才能蓬勃发展。 ![]()
来自: 一道茶网 ;红尘依旧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