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2000多年前餐具刻着主人名字 形似现今高脚盘

2015-1-30 16:59 | 评论: 0|来自: 新浪收藏

摘要: 刻有“疋”的陶豆之一(白圈内)。 万州区万顺墓群之一 2000多年前先民使用的餐具长啥样?1月29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日前在对万州区万顺墓群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陶器60 ...
刻有“疋”的陶豆之一(白圈内)。 本组图片均由记者 熊明 摄
刻有“疋”的陶豆之一(白圈内)。
万州区万顺墓群之一。
万州区万顺墓群之一
             2000多年前先民使用的餐具长啥样?1月29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日前在对万州区万顺墓群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陶器60余件(套)。其中多件刻有疑似文字的神秘符号,经考古专家推测,这是当时人们用餐使用的一种食器——陶豆。在同时期出土文物中,刻有文字的陶器在重庆地区尚属首见。

  记者看到,出土陶豆形似现今的高脚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汪伟介绍,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或有盖,主要用于盛食物,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商周时期最为盛行。“根据墓葬的规格以及出土文物的器形等综合推测,它们应属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最为流行的一种陶豆。”

  这批陶豆与以往考古发现有何不同之处?“它们刻有疑似文字的符号,这在我市同时期出土陶器中尚属首例,而多件陶器同时刻有相同文字的情况在考古界中也甚为罕见。”汪伟说,所刻文字共有三种,第一种字形疑似“十”字,刻于其腹部;第二种字形疑似“小”字,刻于陶豆豆盘内壁;第三种字形疑似“疋”字,刻于陶豆腹部。“虽然与现在标准的汉字字形略有差异,但从刻写者的笔画顺序与书写习惯,明显可推断出自同一人之手。”

  那么,这些神秘的文字究竟有啥特别含义呢?汪伟查阅相关考古文献发现,单个字很难准确推论文字所指意想,比如“疋”字就有多种含义,若做量词,则有可能指这批陶豆的数量,但同时出现了“小”字,组合一起,则代表人名的可能性更大。“文字究竟是属于墓主人的名字还是工匠的名字,目前尚无从判别。”

  据悉,本次发掘的陶器文字不仅为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古人的笔迹及书写习惯提供了史料,同时还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陶器产销机制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来自: 新浪收藏 ;独一无二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