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是一项运动、一种技能、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教育方式。不论我们把它当做艺术来欣赏,还是当做科学来研究,还是把它看做运动的教育方式,抑或是当做技能来修炼,我们都能从中收获财富。透过击剑我们透析千年历史、钻研庞杂的技术技能、感受对成就的赞美、领悟先辈力量的传承。 一、 击剑的起源 击剑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早在远古时代,剑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同野兽进行搏斗和猎食所使用的工具。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剑由最初的石制、骨制发展到青铜制、铁制……,其功能也从最初的工具演变为战争的兵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又伴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而渐渐从战争历史中谢幕。印刷术的普及让文明得以传承,而击剑文化也藉此发扬、改进。 击剑在古希腊、埃及、中国、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十分盛行。让我们跨越年代,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击剑的第一道轨迹。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击剑在1896年被列入第一届奥运会,但很多人忽视了,它也包括在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项目中。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击剑课,并有剑师讲课。有关古老的击剑形式,在希腊、埃及等国家中的一些历史建筑和纪念碑上都可见到关于击剑的浮雕。 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击剑与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投枪是骑士的七种高尚技艺。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以高尚情操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间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为了研究和推动击剑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成立击剑行会(协会和学校)。西班牙被认为是现代击剑运动的摇篮,第一本击剑书籍就由两位西班牙剑师编著,很快他们的论著便得到了认可,并传入意大利和法国。 击剑运动在法国查理九世到路易十四这五代君王治理的150年间得到全面的发展。1776年,法国剑师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面罩的问世是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法国也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中心。 与此同时,决斗之风盛行欧洲。他们使用的三棱形剑,便是今天重剑的雏形。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形,剑尖用皮革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广泛开展,这便是现在花剑的雏形。从此,在欧洲的习武厅、击剑厅及专业学校里,花剑的击剑方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热衷于决斗的绅士和贵族从1885年开始,在习武厅进行练习时,使用的三棱形剑也做出了以上改进,交锋不限制部位。就此,重剑也正式以竞技形式出现 。 18世纪末,匈牙利人对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骑兵用的弯型短刀,进行了改革,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象弯月形的护手盘,在击剑时可以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后来,意大利击剑人将它进一步改进,使它能在击剑运动和决斗中使用,并根据骑兵作战的特点,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成为现代佩剑的前身。至此,人们在从事击剑时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花剑、重剑和佩剑。 二、击剑的优势 击剑是奥运会的骨灰级项目,迄今已经有500多岁,它是由古代决斗发展而来,击剑运动从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一直有旺盛的生命力。 击剑是一项实用器械进行角逐的比赛,这使得不同身体条件的人能够处在一个水平上参与竞争。参与者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让自己的灵敏、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可以在实战中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在对抗中提高控制力、决断力;在胜负中塑造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击剑还具有强烈的仪式感:雪白的剑服、锃亮的钢剑、优雅的动作,可以让参与者塑造高贵气质。 人们常说“智勇双全”,击剑的“智勇”体现在不同年龄,初学者和儿童首先体现的是“勇”,此时在场上要敢打敢拼;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智”,通过观察判断挑引等手段组合战术刺中对手。所以击剑应该是从小开始练,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 击剑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爆发速度和协调,在训练中通过小肌肉群的训练增长肌肉爆发速度,每位选手通过击剑的专项训练均能让身体线条保持均匀。击剑动作的连贯和流畅则取决于手脚协调配合,各种跑跳协调性练习不但能提高身体协调性还能帮助增长身高。 三、练习击剑的好处 (一)青少年儿童练习击剑的好处 击剑被誉为“剑尖上的芭蕾”,能由内而外地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 在击剑过程中要求孩子仔细观察对方,并迅速作出判断果断出击,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击剑运动需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自律性,并能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 击剑动作的各种伸展,变化,拉伸等动作,可使孩子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得以提高,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塑造体形。 击剑可给大脑许多良好刺激,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二)、成年人练习击剑的好处 击剑运动时常出现快速、激烈的交锋,能给训练者淋漓尽致、焕然一新的感觉,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击剑运动除了能增强体质,还要求训练者在交锋中迅速决策,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能够促进训练者的快速应变能力。 击剑作为一项典型的贵族运动,代表着高贵的骑士精神。聪明的剑客学到的不仅是运动,还能延展出无穷的人生内涵,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贵族绅士,展示真正男人的阳刚和气魄,提升优雅女人的内在气质。 在击剑过程中,腹部、臀部会大量出汗,从而训练者可达到减肥塑体的目的。 四、击剑的发展 (一)当前击剑运动的发展 击剑运动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中发展起来的,国际剑联在90年代初期对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使击剑运动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更加符合奥运会设项的要求,近年来规则上虽没有大的改变,但在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及器材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创新和改进,使比赛场地更加美观、整洁、实用,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与此同时还对裁判员的手势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其动作简单明了,使观众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击剑项目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电视转播的效果,为进一步宣传击剑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比赛的组织、规则的运用、器材场地的使用等方面已进入更加成熟的时期,击剑项目的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 1.赛练结合,以赛促练 国际剑联根据击剑项目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比赛次数,各击剑强国普遍采用了赛练结合、以赛促练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在比赛中找出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赛和练的有机结合使击剑运动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2.心理素质是取胜的关键 快节奏、短距离、动作简洁等特点的变化,使比赛中的开局份量加重。开局打得好,往往就能在整个比赛中占据主动。直接淘汰赛的赛制,给比赛双方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把握好一个相遇,就能迈一个大台阶,否则将被淘汰。要争取场上的有利局面,除技术因素外,与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气质、作风密切相关。特别是关键场次或关键剑,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已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3.积极主动,控制对手 根据竞赛规则的规定,一场击剑比赛既有时间限制,也有剑数的限制。因此击剑比赛时间短、节奏快,这就意味着运动员在更短的时间内,采取积极主动、以我为主的方法控制对手,尽快发现对手的漏洞,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并果断采取对策。这样对运动员在场上的观察能力、抗干扰能力、适应裁判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 4.特长突出,综合能力强 在对近年世界大赛各剑种前8名运动员的技术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普遍是技术特点突出,在关键场次、关键剑的处理上非常自信,而且成功率高。随着技战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世界大赛的比赛难度也越来越大;事实证明,只有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运动员才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未来击剑运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结束,击剑运动以其更加完美的姿态跨入了新的世纪。根据对悉尼奥运会及近年世锦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等国际大赛有关资料的分析统计,目前参赛国家数量基本稳定在100个左右。据统计,悉尼奥运会五个剑种的个人和团体前3名中,欧洲国家获得了绝大多数奖牌,其中金牌占90%(韩国获一金)、银牌90%(中国获一银)、铜牌80%(中国、古巴各获一铜);各剑种前8名中,亚洲、美洲、澳洲等国家的运动员仅仅占27.5%的席位。从悉尼奥运会至今,在各种世界大赛中仍保持着这种态势;因此,未来世界剑坛的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欧洲仍占主导地位。在美洲国家仍以古巴和美国为代表;但古巴由于一些剑种运动员的年龄偏大,且后备人才匮乏,实力将会有所下降。亚洲地区仍将是中、韩两国平分天下的局面;目前,在国际大赛上中、韩两国的部分剑种已对欧洲强国构成了威胁。 在未来的几年里,国际剑联还将在竞赛组织、规则、服装、器材等方面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使击剑比赛更加激烈,且更具观赏性。在击剑运动规律被更多国家所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下,竞技水平也将会进一步提高,实力则更加接近,争夺也会更加激烈,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里击剑运动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各剑种的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1.男子花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男子花剑的打法已向更全面的方面发展,交叉刺结合转移刺、转移刺结合交叉刺已逐渐取代单纯的甩剑打法。在激烈的交锋中动作趋于简单快速,而这种简练快速的技战术动作都是在积极的移动中创造时机完成的,其动作流畅、连贯,下剑凶、猛、狠;剑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够刺出(以德国、意大利最具代表性)。一些防抢结合的选手也是利用脚下的积极移动创造时机来完成技、战术动作。男子花剑的比赛更加体现出积极主动、以攻为主的打法,也就是我们讲的主动意识非常强烈,双方在比赛中始终都力争主动并想办法控制和调动对手来完成自己的战术意图。 由于规则对花剑出手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进一步突出和体现了动作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快速、简单的直接进攻已是一种有效的得分手段。在攻防转换上主要表现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争夺上。在花剑比赛中移动能力是非常重要,能够充分利用场地控制对手将是完成技战术的重要保证。 2.女子花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女子花剑的打法特点也正在向男花的打法发展,在步伐的移动上则向“小”(步幅小)而“连”(连贯)的方向发展。 3.男子重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男子重剑的发展趋势为(1)技术全面、特长突出,连续的高强度交锋增加,要求运动员应具备更强的手上能力——力量素质,控制剑尖和刺点能力,以及动作的连续性。(2)比赛的节奏在加快,寻求交锋、主动交锋的能力在增加,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很难见到在原地跳动消耗时间(而是步步紧逼式的打法);因此这就要求运动员脚下的移动更要积极主动。 4.女子重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女子重剑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规范的技术动作,并具备了交锋及攻、防、反能力;比赛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时机,并敢于展开近战,交锋连贯流畅,常常给对手难以喘息的压迫感。一些运动员已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强调凶狠的接触武器;出剑的速度和力量在加快,甩剑技术已应用到比赛中;攻击点在增多,形成了上、中、下的多点进攻。实践证明,掌握全面的攻、防、反技术将是女子重剑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求运动员要具备很强的手上力量。 5.男子佩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男子佩剑的打法特点主要体现为:(1)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特别表现在动作的正确性、合理性和衔接性上,更加突出动作的流畅与连贯。(2)打法不是一味地强调快,而是在节奏和距离上更加强调变化。(3)在步伐上突出轻巧和富有弹性;在移动上要有大范围扯动的能力(腿部力量要充沛)。(4)裁判对对攻的判罚上非常严格,更强调主动意识和出手的正确性和连贯性。男子佩剑的发展将更加突出节奏的变化和动作的连贯,以及攻击的深度和攻击后的战术转换。 6.女子佩剑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女子佩剑开展至今仅仅六年时间,但其发展是很快的,并已形成了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1)在模仿男子佩剑的同时,更进一步强调了动作的力度、脚下的移动、距离的变化、时机的把握及手上连续交锋的能力。(2)通过移动中节奏的变化和手上的干扰等欺骗动作来控制对手。(3)对攻的次数在减少,而战术的运用在增加。由于佩剑自身的特点,女子佩剑的打法将向男子化发展,因此这就对运动员的腿部和手臂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 中国击剑运动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前苏联赫鲁晓夫的夫人田径专家赫鲁晓娃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开设击剑专修课,开始把击剑运动引入中国。此后,北京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教师王守纲和沈守和受国家体委的委托,在北京、湖北、上海等地的体育学院教授本科生。1959年,在第1届全运会上击剑被列为表演项目,在1965年第2届全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1959年到1962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国民经济困难,间接导致了各省市的击剑队大部分都遭遇了解散的命运。特别是1966年1973年的文革期间,击剑运动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被迫中止了8年之久。此后,中国击剑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73年,中国击剑协会成立,同年加入亚洲击剑联合会。1974年在蒙特卡洛举行的第55届国际剑联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加入国际剑联议案,这标志着我国击剑运动走上国际舞台。 1974年我国首次派遣击剑运动员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这次出征虽然并没有获得任何击剑奖牌,却锻炼了队伍和扩大了击剑对我国的影响,这也为我国击剑在往后的发展当中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为我国立足世界剑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8年3月,我国击剑选手栾菊杰在西班牙马德里第2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在持剑手臂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战胜强手,夺得女子花剑亚军。这是中国击剑的历史性突破,在世界击剑界引起了轰动。当时有外国电报报道:“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响亮地进入世界击剑舞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毫无疑问,天赋灵巧和敏捷的中国人对击剑运动是有才能的。”栾菊杰的成功对我国击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同时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发表后,无数青少年受到感染,从而积极投身于击剑事业当中。这一时期我国击剑运动员通过一系列的国内练兵以及国际间的交往,使得击剑运动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在一些国际大赛中也崭露头角。1978年在曼谷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的击剑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最终以4金、4银的成绩首次在奖牌上压倒日本和韩国,撼动了韩日长期以来在亚洲对击剑运动的统治地位,中国击剑运动显示出了无可限量的潜力。1984年,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又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女子花剑冠军,再一次轰动世界击剑界。与此同时,我国击剑队各剑种团体赛都进入了最后的8强。这些成绩是中国击剑运动的历史性突破,不仅仅提高了我国击剑在国际剑坛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这标志着我国击剑运动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无到有,由浅入深,确立“积极主动、以我为主、以攻为主”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战术的同时,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我国的击剑运动的整体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某些剑种上甚至可以抗衡欧洲主流国家。1999年11月是中国击剑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时期:在汉城(首尔)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资格赛中,中国的男子花剑、女子重剑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双获团体银牌;女子花剑也在时隔9年之后再次夺得团体铜牌,这三个剑种都成功取得了悉尼奥运会击剑团体和个人赛的参赛资格。在11月下旬的在南京举行的第6届亚锦赛中,中国击剑队甚至将全部12枚金牌中的9枚收入囊中,还获得3枚银牌。这次的世锦赛和亚锦赛的胜利给了中国击剑界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不仅仅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击剑运动的崛起和希望所在,也让人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击剑赛场浮想翩翩。 但是,在取得巨大的进步之后,在喜悦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击剑水平在亚洲乃至世界剑坛所处的位置。亚运会和亚锦赛的击剑成绩是衡量亚洲击剑水平的标准。而文革以前我国并不是国际剑联的成员,通过一两次的国际性的比赛很难衡量出我国击剑水平的真实的高低情况。从1973年到1989年,我国击剑水平从亚洲二流到亚洲顶尖,至少可以抗衡韩国和日本,尤其是1989年首届亚锦赛,虽然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仍然只是和韩国打成平手而未能在亚洲占据领先的地位。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以7金3银3铜的战绩首次超过了韩国,1991年在第2届亚锦赛上我国只是派出了两个剑种的运动员参加比赛,但是获得了3枚金牌。1994年在12届亚运会上我国获得的赛会击剑比赛8枚金牌中的5枚。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巩固了我国击剑水平在亚洲的领先地位。但是自从1994年之后,随着一大批换金时代的队员相继退役以及另外的一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中国击剑运动的竞技水平开始下降。1998年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和韩国都获得了5枚金牌,中国这一成绩都比上两届亚运会成绩逊色了不少。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一共取得了7金5银5铜的好成绩,力压韩国的4金7银3铜。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虽然韩国最终取得7金2银5铜的最好成绩,但是中国队也获得4金4银8铜的好成绩。这些都说明了如今在亚洲,中国和韩国在击剑领域是并驾齐驱的态势,同处于亚洲的领先位置。 但是真正衡量我国在世界剑坛上的所处位置的依据是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成绩。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击剑虽然在国际剑坛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的各个剑种的发展并不平衡,各剑种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我国女子花剑团队在1990年世锦赛团体赛中获得铜牌;在1991年世锦赛团体赛中获得第6名;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王会凤夺得女子花剑亚军,团体赛也获得第7名。1996年第26届奥运会肖爱华个人第6名,团体第7名。男子花剑也曾经在1984年和1988年的奥运会上分别夺得团体赛的第7名和第8名。1994年更是在世锦赛上首次获得男子花剑团体赛第3名。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男子花剑“三剑客”夺得男子花剑团体亚军。在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谭雪夺得女子佩剑亚军、王磊夺得男子重剑亚军,男子花剑“三剑客”再一次出征奥运会又取得男子花剑团体亚军的骄人战绩。2006年10月都灵击剑世界锦标赛,王磊夺得男子重剑冠军,女子重剑取得团体冠军,这是中国击剑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仲满更是获得了男子佩剑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雷声继续获得奥运金牌,李娜与队友的女重团体金牌,中国击剑队获得了两金一铜历史性的突破。 这些一系列的成绩都展示这我国的击剑水平在国际剑坛也是在不断地进步,不断接近欧洲主流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中国队就已经稳定在世界击剑的领先行列,中国击剑的发展中还是需要不断得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其技战术优点,并积极挖掘内部的潜力,走自己独特的击剑发展之路。 ![]()
来自: 郑州市体育局 ;大商之道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