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仪式于2015年4月10日在洛阳歌剧院举行,洛阳市政府倡议社会力量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 40 吨碳汇减排指标,用于抵消文化节开幕式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使得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成为第一个“零排放”开幕式。这也是自1983年第一届牡丹花会至今32年来首次实现碳中和的花节。 洛阳市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夕正式入围“中欧低碳生态试点城市”。据测算,这次活动共排放温室气体40 吨二氧化碳当量。碳中和的模式是:在洛阳市发改委、洛阳市会展办倡导下,由河南碳汇实业有限公司、洛阳荣坤能源科技有限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相应的经国家核证的碳汇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减排量均来自河北承德碳汇造林项目,其中河南碳汇实业有限公司购买30吨,洛阳荣坤能源科技有限购买10吨。 低碳时代,以碳排放为衡量标准的环境责任将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新标准,政府倡导并践行环保理念,将本次文化节办成一届“碳中和”节会,是推动洛阳地区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既符合洛阳建设中欧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也符合国家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洛阳市对碳排放负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洛阳市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努力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碳中和”是指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选择适当的碳补偿方式,抵消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目的的节能减排举措。
来自: 中国台湾网 ;燕子同学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