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现场 味美鲜香的丹江鱼、大闸蟹,身穿“花衣裳”的五彩花生,个小好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绿壳乌鸡蛋,天然健康、温和不伤胃的福森源凉茶……4月22日,南水北调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在淅川县拉开帷幕,淅川县琳琅满目的各类优质生态农产品一经亮相,就赢得了参观者和产品采购商的青睐。 签约仪式 为加强京豫两地沟通了解,搭建河南与全国农企合作平台,畅通农产品进京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深化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北京市农业局、河南省农业厅决定共同举办南水北调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 据介绍,本届活动时间为4月22日--23日,以“产销对接、项目洽谈、京豫互动、合作共赢”为主题,主要内容有产品与项目征集、开幕式、产品展示、签约仪式、培训会及现场考察等。来自北京市的24家采购商和河南南阳、洛阳、三门峡、邓州四市的70多家供应商将参加产品对接活动,参展产品包括乌鸡蛋、丹江鱼、食用菌、大闸蟹、食用油、调味品、酱卤制品、蜂蜜制品等200余个品种。 南水北调一线牵,北京淅川心相连。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承担着保护水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近两年来,该县以服务南水北调为大局,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坚持一手抓水质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全县已形成仓房柑桔、毛堂茶叶、九重金银花、金河和老城竹子、马蹬和西簧薄壳核桃、盛湾软籽石榴、香花玫瑰、厚坡芦笋、上集和金河有机蔬菜等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建成了以源科生物科技农业示范园、有机果品基地、有机小麦、玉米基地、丹江缘茶叶基地、金戈利生态休闲农庄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专门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 产品展销现场 好山、好水,赋予了淅川农产品的好品质。随着淅川县一大批本土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被推向市场,渠首“生态农产品”名号逐渐打响。特别是2014年12月1日,满载着淅川农产品的车队发往北京,标志着淅川县优质农产品市场正式走进北京市场,走上北京市民的餐桌。目前,淅川县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达十余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近百家,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在构筑起库区生态防护带的同时,打响了淅川的生态农业品牌,使得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食品伴随纯净的丹江水源源不断送到了北京。 淅川县县长赵鹏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核心水源地,我们以水质保护为主线,以培育生态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的思路,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升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仅保护了京津人民的‘大水缸’,而且让农民端上了‘绿饭碗’。” 目前,淅川县已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8.7万亩,居南阳市之首。“京津源”牌大闸蟹被河南省农业厅等评为“2014消费者信得过优质农产品”。淅川县香花赵四鲜桃专业合作社2014年晋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别看这枚蛋个头小,但它是纯天然的绿壳蛋,营养价值高,每枚蛋要卖三块多钱呢!”在活动现场,盛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乌骨鸡绿壳蛋吸引来很多人围观。总经理卢国伟心中的喜悦映在脸上:“乌骨鸡绿壳蛋属于天然保健食品,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国外友人称之为‘东方神蛋’。2010年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 据了解,盛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饲养的纯天然乌骨鸡具有乌嘴、乌腿、乌皮、乌骨、乌肉等特征,是地方珍稀鸡种,农业部将其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卢国伟说:“乌骨鸡栖林荫、食虫草、饮泉水,产的全部都是绿壳蛋,市场上每枚绿壳蛋售价3元,白条鸡每只一百多元。喂养500只乌骨鸡,鸡和蛋的收入每年就能达到七八万元。”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好水养好鱼,丹江鱼属典型的‘绿色食品’,肉质细腻,色鲜味美,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强身之功效,会给你与众不同的口腹享受。”看到展位前聚集了很多前来咨询的顾客,淅川县老冯家香辣风干鱼系列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保国不时递上名片进行交流。他高兴地说,丹江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银花、生态茶、丹江鱼被誉为渠首农民的“生态三宝”。这两年,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他们企业的产品已远销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南水北调沿线省市。 “你看,这就是我们公司农业基地种出的五彩花生,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口感好,香嫩清甜,营养更丰富!”站在产品展位前,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虎成详细介绍公司的有机产品,传递着企业“营养植物,健康人生”的理念。 为打响淅川的生态农业品牌,确保“舌尖安全”,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研发出功效好、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在淅川县推广施用,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护了丹江水库水质。同时,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有机、循环、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的17种农产品,包括核桃、甘薯、黄金梨、芝麻、五彩花生、小麦、有机肥、红香菌、黑木耳、鹿茸菌、牛肝菌、猴头菌、绿茶、红茶、茶青等,由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的专家取样、上海国际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全部达到国际有机产品标准,并获得有机产品“身份证”。公司的万亩有机小麦基地被评为“2014年中原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2014年底,该企业和北京新发地百舸湾公司对接,依托北京的销售平台,直销淅川县的农产品。 闫虎成激动地说:“我们在五年前提出:让北京人民杯子里装的是丹江水,水里泡的是源科有机茶,桌子上放的是源科有机水果,餐桌上是源科有机蔬菜及五谷杂粮。这个梦想随着一渠北去的清水变成了现实!借助这次京豫协作搭建的平台,我们将拥抱五湖四海的宾朋,赢得更大的发展。” 4月22日下午,参加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的人员来到了淅川县九重镇金银花基地。万顷金银花基地,流绿叠翠、花香四溢。远远望去,金银花基地像一大片嫩绿色的海洋。唐王桥村老党员高敬森兴奋地说:“金银花根系发达,抗旱耐涝、能保持水土、保护丹江水质,且它浑身都是宝,花可入药,叶可做茶,是俺们的‘摇钱花’!家种金银花,手中有钱花。” 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金银花基地,每隔百余米就能见一盏白色的太阳能杀虫灯。“我们现在地里不管种啥,都不用杀虫剂。”高敬森指着杀虫灯介绍,“为的就是不增加污染源,保护一渠清水北上。”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株药。这里面,情谊可大喽!”凝视着一株满枝嫩叶的金银花,高敬森道出了一段情牵京豫两地的帮扶往事。 金银花是淅川县的生态支柱产业之一。北京市作为淅川对口支援单位,2011年9月,北京市党政代表团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情况后,北京市委市政府拨付了500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其中3500万元用于对福森金银花基地进行补贴。通过对淅川金银花种植户进行补贴、建设烘干车间等,培育金银花种植、深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帮助淅川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如今,在淅川县九重、马蹬等乡镇,已全面掀起金银花的种植热潮,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沿丹江库区筑起了“绿色长廊”。 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淅川农业产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资源,淅川县培育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河南福森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一瓶瓶橙色的瓶装“福森源”凉茶饮料正沿着生产线“走”进包装箱。参观人员品尝后,纷纷翘起了大拇指:“好凉茶,不伤胃。” 福森集团董事长曹长城介绍说,金银花是清热解毒、广谱抗菌的良药。福森集团拥有产量丰富、品质优良的金银花,为发挥福森品牌协同效应,借助自身生态原料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价值链,集团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以生产“夏凉茶、功能饮料、果汁饮料”为主的绿色产业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有效保护丹江水质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绿油油的茶叶,金灿灿的金银花,黄澄澄的黄金梨、红艳艳的赵四鲜桃……淅川县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中线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正绘就一幅水清民富的美景图。 赵鹏满怀信心地说:“搭乘南水北调京豫协作的‘快车’,淅川农产品的市场销路将更加宽广。随着北京人喝上咱淅川的丹江水、吃上丹江鱼,北京与淅川缔结的‘鱼水情’将使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更丰富,渠首农民的‘钱袋子’更饱满!”
来自: 南阳网 ;张亚鸽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