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阳市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标志着我市已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制定、激励创新机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转化实施、宣传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市政府制订下发了《安阳市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我市将着力完善三大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一、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部门建设,配强领导力量和工作人员,建设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知识产权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充实人员队伍。督导各产业集聚区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构建全市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 完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为推广典型,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分类指导,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引导拟上市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快上市。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培育知识产权代理、评估、咨询、检索、交易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优化政策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围绕《〈关于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实施意见〉的决议》,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我市经济升级,研究制定安阳市知识产权工作“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条件保障等。并于2015年年底之前,出台《安阳市知识产权工作“十三五”规划》。 提升专利质量。进一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国知发管字〔2013〕87号)的要求,大幅减少非专利保护目的的专利申请,大幅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布局能力,进一步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专利工作考核指标。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实施转化。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可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项目;在科研计划和专利资金使用中,对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市场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注重发明专利申请、实施的扶持力度,引导专利申请质量提升。 推进企业贯标。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进3家辅导服务机构,开展贯标辅导服务。培养一支贯标辅导服务专业人才队伍。适时出台安阳市促进企业贯标工作的引导政策。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贯标工作,并逐步引导完成达标工作,在示范期内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探索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模式,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探索专利导航产业,以专利资源为纽带,积极引入各类资源要素,实现专利引导、资源集聚。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形成专利优势,以专利资源引导产业发展,建立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构建功能齐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安阳市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合作框架,每年选择1个产业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服务,共同推动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为安阳市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挥省级专利展示交易中心和孵化转移中心的公益职能,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引进5家中介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诚信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向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专利代理人才,支持省内外专利代理机构来安设立分支机构,努力在我市形成门类齐全、分工合理、服务规范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提升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利用专利信息数据库,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和领域进行检索分析,并利用专利技术会展和专利信息平台等渠道,对外发布信息,寻找产业化合作对象并予以实施。 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机制。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成功案例为典型示范,摸索经验,逐步推广,鼓励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信贷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金融信贷为支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专利技术实施投资体系。开展专利保险工作。积极与中国人保安阳分公司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成立安阳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小组,适时制订出台《安阳市专利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安阳市专利奖励制度。 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鼓励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我市企业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许可和交叉许可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在对外贸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运用,推动出口结构从传统加工贸易向销售自主品牌产品、品牌输出、知识产权转让、使用许可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转变。运用知识产权激发商贸、旅游、饮食等传统服务业的活力,发展壮大品牌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施区域特色现代农业知识产权提升计划,打造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拓展宣传内容、范围和渠道,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不同层面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运用能力。在“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段,集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工作,在科普活动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联盟。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协调行业内各方立场,积极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执行能力,充实行政执法力量和知识产权司法队伍。强化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及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建立知识产权维权预警机制。发挥好中国(河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安阳分中心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公益热线“12330”的作用,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完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提升面向社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水平,打造高效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创新执法维权模式,加强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信息的分析研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预警工作,组织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态势分析和预警研究,帮助企业掌握全球创新状况,明晰创新路径,增强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的前瞻性。加强重点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协同互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化解知识产权风险,保障产业经济安全。鼓励企业购买专利执行险,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鼓励企业参与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制定,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和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保持打击侵权和假冒专利的高压态势,年均组织30次专利行政执法活动,重点对商场、超市、专业批发市场、商品集散地等商贸流通领域和食品、保健品、医药等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行业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规范网络版权管理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切实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区和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为。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9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答复办理率达100%。
来自: 安阳网-安阳日报 ;张亚鸽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