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们通过红外相机分别在黄楝树林场、愚公林场、蟒河林场的5个红外相机监测点拍到金钱豹。”4月24日,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周未告诉记者,我市自90年代起就在济源林区发现金钱豹的存在,但一直没有影像资料为证。这次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金钱豹的影像,是金钱豹在济源的首次“出镜”,也成为证明济源林区存在金钱豹的有力证据。 金钱豹是华北豹的俗称,是豹的一个亚种,而且是“中国特产”,也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顶尖存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因曾经被大量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有发现。 “每4平方公里设置一个相机样区,依次布设红外相机,不少于80台。”中科院动物研究院研究员肖治术告诉记者,这次能捕捉到金钱豹的影像,主要得益于1月份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启动对华北豹及猎物资源红外相机监测项目,实现对我市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全覆盖。 肖治术介绍,多数兽类非常“害羞”,很难直接观察到实体,而红外相机通过感应动物,在无人的情况下可自动获取照片。“这些影像资料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保护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肖治术说,金钱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说明太行山生态系统比较完善。 4月中旬,市林业局对红外相机进行数据回收,通过分类汇总,共拍摄到野生动物27种。其中,兽类14种,有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原麝,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黄喉貂,及重点保护动物。除金钱豹外,原麝、黄喉貂也都是在济源林区首次“出镜”。鸟类则拍到了13种,主要有二级保护鸟类勺鸡、红腹锦鸡,及重点保护鸟类。 据思礼镇水洪池村民介绍,当地曾经发生过金钱豹伤羊事件。周未解释,自1994年起,我市每年拨付10万余元专项补贴对农户进行损失补贴;2014年,我市对野生动物损伤的补贴标准进行修订。 “区内分布3只以上金钱豹。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比对识别,确定金钱豹的个体、分布等情况。”肖治术告诉记者,金钱豹的活动范围为30至100公里。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影像资料的获得可以更清晰地知道它们的习性,帮助我们研究人和动物如何和谐共生
来自: 济源网 ;张亚鸽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