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示范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通过了专家技术评审,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公示。
为早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省辖市建设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0年12月,漯河新区正式成立。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将全省16个复合型城市新区统一更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区空间范围西起金山路,东至召陵区姬石镇、召陵镇的东边界,南至规划建设的南环路,北至沙河,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示范区的功能为“四区一中心”:既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为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层次编制示范区规划。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贺小常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政策要求,在构建现代城乡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结合漯河实际,充分征求各界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不断优化提升,努力编制一流的规划成果。”
从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来看,北部副中心和东部副中心位于示范区内,示范区承担着建设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示范区,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示范区的规划突出高标高端、生态优先、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四个特点,将按照“国际食品绿谷,区域服务平台,多元生活高地,生态创智新城”的规划定位,致力于打造漯河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全省一流示范区。示范区也力求以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示范区的建设将成为提升漯河市区域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未来三到五年重点建设的起步区,通过总部经济、研发、培训、技术推广平台、金融、高端生活服务中心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漯河具有更大的区域辐射力,并承担更多区域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贺小常说:“现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按照有关程序,正式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一个月,欢迎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合理化建议,使示范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