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恩师!请益您。如果善知识在问责时,自己因为害怕被批评而没有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事后知道这样是有过失的。但是承认错误了,善知识可能会生气,因为是“屡教不改”了。这样应该也有过失吧。两个过失孰轻孰重?该怎么做呢?愿师父法体安康,法轮常转! 学诚法师开示:重要的不是在外相上去分别过失的轻重,而是能否如实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问题。如果明白了善知识所关切的是我们内心的成长,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作师所喜。
来自: 中国佛教文化网 ;十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