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健康快讯 查看内容

国家将“兜底”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015-6-21 08:47 | 评论: 0|来自: 河南健康网

摘要: 导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订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未来几年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加快推进精神 ...
        导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订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未来几年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加快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各项工作。

  《规划》针对当前制约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明确了未来数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和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规划》明确了7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提出了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逐步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和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等6项策略与措施。

  《规划》指出,到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推动乡镇(街道)建立由基层医务人员、民警、民政干事、综治干部、网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等组成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加大患者发现报告力度,落实管理责任;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规划》要求各地将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等作为重点,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积极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心理卫生服务。

  《规划》提出,为确保相关任务落实,要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县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举办精神医学本科专业,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增加精神科执业范围的上岗培训,努力实现2020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4万名的目标。

  《规划》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督导与评估,切实保证规划目标与任务落到实处。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针对部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十部门制订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人,其中55%以上为贫困人群,就诊费用成为限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的“拦路虎”。

  为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规划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精神障碍患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资助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于无法查明身份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和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要按照有关规定,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费用有缺口时,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相关新闻

  来看看,认识抑郁症

  情绪低落、心慌憋气、失眠焦虑……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这些“亚健康”状态的困扰。专家指出,如果没有一些基础防治常识,这些症状有可能演变成心理障碍,甚至可诱发“心灵感冒”,也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应该怎样认识和治疗……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精神科专家。

  问题一: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及各个年龄层。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我国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逾亿人,抑郁症是其中一种重要病因,其发病率可达5%-6%,在工作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2%-4.8%。

  问题二:

  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说,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见闷闷不乐、悲痛欲绝、悲观厌世、发生木僵,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妄想,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

  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指出,不管是精神问题还是心理困扰,人们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进行排除诊断。如果确属患病,就按照医疗方式解决;不是疾病、只是生活困扰的,可以去找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人们一定要注意,网上可以轻易搜到关于抑郁症的调查问卷等评估工具并不靠谱。”王刚指出,“抑郁症的评估工具是非常专业的,分为很多种,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判断。网上的评估经常把几种评估混为一谈,比如把筛查工具当做诊断工具,把评价严重程度的工具当成筛查工具等。”

  问题三:

  抑郁症能治愈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指出,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尽管如此,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去诊治和服用药物,导致病情延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在5%~6%左右,而就医率不足10%。

  专家指出,抑郁症一般获得一次性治疗有效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发病之后会终身多次复发。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问题四:

  面对抑郁症患者,旁人该怎么做?

  “除患者本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等参与到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生活、心理支持。”王刚说。

  他举例说,在患者病情严重时,家人能够在生活上照顾他,观察病情并反馈给医生等。朋友则是精神上的支持更多一些,有些患者有心事和想法想去和朋友倾诉。单位领导和同事则需要理解和宽容患者,至少是保障他正常工作的权利,而不是排斥和孤立他。
来自: 河南健康网 ;十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