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书法名家傅伟华:翰墨铸情 艺术人生

2015-6-30 10:59 |原作者: 田农 | 评论: 0

摘要: 书法名家傅伟华:翰墨铸情 艺术人生 ——专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大未来(国际)书画院院士、河南艺术家联谊会会长傅伟华【人物档案】: 傅伟华,又名付伟华,1956年8月生,字禺,号低能愚 ...
书法名家傅伟华:墨铸情 艺术人生
          ——专访书法篆刻家傅伟华
【人物档案】 :
      傅伟华,又名付伟华,1956年8月生,字禺、石缘,号低能愚夫、大耳;斋号石缘堂、灵山书屋;河南省荥阳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大未来(国际)书画院秘书长、 中州大学书画研究院秘书长、中国名家爱心书画院执行院长。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国二届篆书作品展、全国首届西狭颂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三苏奖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铁人杯书法篆刻展等。 

       古城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
       傅伟华生于斯长于斯,古城的文化气韵造就了他对书法最初的热爱。他自幼便喜好书法,每得闲时,便临贴写字。在书法艺术中得到的满足,使他更醉心于书法、篆刻。而在中国书法中,傅伟华非常喜欢大篆与小篆。他的小篆学赵叔孺,笔致圆婉,结体凝练,行笔流畅,收笔露锋,远观则端庄而不失飘逸,近睹则秀润而绵里藏针;大篆则结合毛公鼎与散氏盘的字型,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使字体紧凑,结体灵活,然后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篆书艺术。他篆书在小篆圆融飘动的基础上结合金文的笔法端整、笔力瘦劲的特点形成了自己寓巧于拙、灵动洒脱的篆书特点。说到傅伟华的篆书,不得不提一提他的篆刻,他喜欢汉印的方正平整、雄浑古穆,所以他的篆刻作品多是构图方整,字体圆润,浑厚端丽中给人一种稳重,透露出一种大汉的盛世气势。
      6月21日,记者慕名采访了傅伟华。走进付伟华的办公室,看到最多的就是书以及他的书法作品。那一本本厚厚的泛黄书籍,透露着他对书法饱含深情的钟爱;那一卷卷厚厚实实的书作,表达着他染金石之气,全身心拥抱生活的坦然情怀;那一支支琳琅满目的毛笔,诠释了他古朴风韵,又显时代精神的生命活力 。
       从他的作品中,使人在感受到一种外秀内刚的同时,还看到一种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他,着一件白色衬衫,理一头短发,个子中等清秀儒雅,谦恭而淡然。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其人其物,浑然一体。
      “越是自然的,越是艺术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对生活的真情厚爱,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理解。从傅老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中,书法艺术丝毫不为外界所扰的那份专注、那份执着中,从傅老日常生活起居所恪守的那份简约、那份平凡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他超然豪放、物我两忘的情怀。“每一幅作品都是出自我的心窝里。我本身并无魅力可言,只是喜爱汉字文化,我通过书法的形式,把文字艺术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们。”傅老于不经意间呈献给世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与敬畏,那份关爱与情怀,随着悠悠茶韵,境致通神,愈久弥香。
       兰亭教育奖获得者王建国是这样评价傅伟华的,傅伟华是个高人,虽然长的没有到个大心宝的程度,但的确是个耿直、厚道的人。对于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都很倾心以至于痴心。2013年连续四次国展,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然而,傅伟华没有就此停步,依旧对书法篆刻痴心不改,还在进步,还在追求。坚信他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这样不停的走下去,并会越走越好。

      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书写艺术,在黑白交错之间,体现着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洒脱与自然。篆刻作为书法与镌刻的结合艺术,历经千年而魅力不减,一个个字符在金石方寸之间趣味盎然。书法与篆刻古来不分家,像近代之齐璜,早年刻印为生,及至书画名起,署名仍多为“三百石印富翁”。书法篆刻家傅伟华就是这样一位在笔墨与刻刀间自由来往的石印富翁。




  
原作者: 田农 郑州田农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