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民关注的我市集中供热工程目前又有新进展:热力管道预计下月底将跨过沙河,向沙北挺进。而且,这次跨河施工项目为集中供热工程中最为复杂的项目。为此,漯河市采用了全国首创新技术。 热力管网即将过河 沙北的居民经常会问:“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用上集中供热呢?”沙北居民用上集中供热有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热力管道要跨过沙河,到达沙北。 “目前,我们的热力管道已经铺设到解放路沙河大桥桥南头,马上就要过河了。”漯河天阳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张会涛告诉记者,“热力管道跨过沙河将借助正在建设中的解放路沙河大桥,在解放路沙河桥的桥体西侧下方,通过搭建桁架让热力管道通过(如图红线所示)。目前,我们正在生产桁架,预计下月底将开始跨河施工。” 采用全国首创新技术 由于解放路沙河大桥的设计工作早已经完成,而桥体的承重有限,如果还按照一般的钢制桁架,桁架重量将达到160吨,显然不符合大桥的承受重量,将对大桥造成危险。 “必须要换材料。”张会涛说,两年前,他们就找到解放路沙河大桥的设计方反复讨论这个问题,在设计方两度修改解放路热力管道跨沙河大桥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更为轻便、耐用的新型材料GFRP,俗称玻璃钢。 “GFRP材料重量仅是钢材的四分之一,强度与钢材相同,能够作为大跨径的支撑结构。”张会涛说,但GFRP材料在全国热力管道跨桥施工中并无先例,这次被首次应用到我市热力 管道跨过沙河的建设中,是技术上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 成功应用之后,将成为热力管道发展史上的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厂24小时连轴生产 7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GFRP材料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把1500根高强度玻纤与树脂在高温下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挤压成型,而为了确保产品的每个性能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所有生产工作必须在恒温室内进行。 “仅仅把这1500根原材料一根根连接到机器的固定位置就用了一周。”现场工作人员说。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用抵压机把 原材料放入模具中,在机器的帮助下通过高温后,“L”型材料制作出来。由于每小时只能生产出6米的合格产品,而本工程需要6种不同规格型号的构件,总长约3000米。因此,车间生产设备要不分昼夜地运转,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 张会涛告诉记者:“本月底这些材料将生产完成,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打孔安装以及模拟实验等工作,预计下月底将进行跨河施工。这次使用的新型材料强度高、质量轻,并且抗震级能达到6级,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也是一个挑战。”
来自: 漯河晚报 ;孫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