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环保频道 环保美图 查看内容

以绿色化思维布局十三五美丽河南建设

2015-7-17 14:45 |原作者: 赵保佑 | 评论: 0|来自: 网易河南

摘要: (图片来自互联网) “绿色化”是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的新的发展概念,将其上升到构筑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高度,彰显了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 ...

(图片来自互联网)

     “绿色化”是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的新的发展概念,将其上升到构筑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高度,彰显了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为我省布局“十三五”建设美丽河南指明了方向。

      “绿色化”思维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观

    提到美丽河南建设,我们往往简单地理解为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绿色化”发展观,则是要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们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所以党中央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就是把“绿色化”从过去常规手段的环境治理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是一种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绿色化”是全新的发展观。生态环境的问题本质就是发展问题。生态保护是发展前提,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美丽河南建设需要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能使美丽河南真正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绿色化”是全新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都凸显了“绿色化”的价值取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美丽中国主要表现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这样的生存环境才有价值。同时,绿色代表着人的健康,健康才可持续。

    “绿色化”是全新的财富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精辟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南的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选下的生存佳地,也是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灾害较少的风水宝地,美丽河南建设就是要以新的财富观,保护利用好老祖宗留给中原儿女的基本家底,使这笔巨大的自然财富在新常态下,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

    “绿色化”是全新的民生观。天常蓝、山常绿、水常净,这是一亿多河南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也是“小康”生活最基本的内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美丽河南建设就是要解决当前环境污染这个民生之患,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绿色化”发展方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推进“十三五”美丽河南建设的对策建议

      把绿色化发展理念融入“四化”之中,规制其他“四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以“绿色化”思维直接推进河南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最终实现美丽河南建设目标。比如,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带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

      把“绿色化”思维贯穿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之中。使绿色化在城乡基本建设和住宅的规划、设计、建设、环境等方面全方位落实,引导社会公众形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崇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

      以“绿色化”思维推进河南的农业现代化。通过大力发展纯绿色产业,带动生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经济,带动生态经济的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价值链提升,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通过降低消耗,升级改造和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能耗和污染;对传统产业的生产设施、装备、工艺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大力推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加快产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利用。

      加快新兴产业绿色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推动发展,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规划、价格、财政、金融、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将大量存在的节能环保需求转换为实际的节能环保市场;坚持技术主导,支持鼓励各类产学研企业和单位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效果和经济性;加强产融结合,创新商业模式,多渠道引入资金,破解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的瓶颈,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十三五”争取为重构河南的能源结构打下基础,要在节约利用、替代利用、清洁利用三方面下功夫。明确三方面的目标,从能源的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十三五”美丽河南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绿色化”制度建设上做出有力保障。包括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种规范性文件,涵盖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调整的全过程。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规划制度。在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大规划前提下,加快实施省内各主体功能区的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在市县两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统筹考虑本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资源结构和环境保护等安排,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监管制度。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负责”原则,加强行政监管;推进环境能动司法和联动执法;整合环境审判资源,集中行使环境司法权,推行涉及环境的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四合一”审执模式;将行政处罚、司法处罚等信息与市场准入、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挂钩,营造“守法者得实惠、违法者付代价”的社会氛围。

      构建推动绿色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地方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定位,分类建立区域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秉性和发展阶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环境责任的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对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的实行终身追责。4(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来自: 网易河南 ;原作者: 赵保佑 燕子同学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