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农业局牢记责任,注重创新,围绕目标,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我市以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依靠科技,强化服务,落实良种良法配套,狠抓抗灾减灾,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165.9亿斤,稳居全省第一位。据农业部门测产调查,2016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000.8万亩,比去年增加12.3万亩;平均单产998斤,比上年减少16.8斤;总产99.88亿斤,比上年减少0.43亿斤。 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680.4万亩,占全市总规划建设面积的84.4%,其中2016年计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35万亩,已建成52.1万亩,在建36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大力实施,为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夯实了基础。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我市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已成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150个,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300万亩,其中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30万亩,参与流转农户达43万户。我市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确保按上级要求如期完成确权任务。 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608家,位列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1家、省级50家、市级319家、县级774家;全市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4197家,户均种植面积106亩,已有3375个家庭农场进行了工商登记。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发展到5家、省级51家、市级205家,重点培育产业化集群13个。 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我市深入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活动,组织1000名科技人员分包全市4006个行政村,培训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健全完善9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构建了市、县、乡、村、科技示范户五级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一大批先进配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其中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小麦良种99.3%。 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我市共认证绿色食品46个,无公害农产品150个,“三品”生产基地达136个,面积达61.03万亩;落实生产记录、质量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认证基地监管和对认证产品的监测,形成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上半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100多次,抽检样品5000多个,样品合格率达97%以上。
来自: 周口日报 ;原作者: 马四新 孫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