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康广为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看红色展览去那里?韩启功家。听红色宣讲去哪里?韩启功家。品红色文化去哪里?韩启功家。韩启功老人是太康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离休后,他遍访井冈山、北京、武汉、上海等革命遗址,收集红色文物。近年来,韩启功义务开展红色宣讲300多场次,退休工资大部分用于红色收藏、义务宣讲,成为远近闻名红色宣讲活雷锋。 经济的飞速发展,更需要唤起人们对过去艰苦岁月的遥思追忆,在丰富厚重的历史深度和思想内涵中找准自身的定位,韩启功的红色展览给我们带来了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将红色经典宣传进行到底 我叫韩其功,今年67岁,中共党员,太康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我的红色收藏、红色宣讲是从一次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开始的。革命先烈崇高的信仰,伟岸的形象让我萌发了红色收藏、红色宣传的念头。 从1997年起,我凭着一份对社会主义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之情,靠着一双脚板,自费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20个省(市、区)、200个市(县),收藏红色文物2000多件,红色书籍20000余册、报纸5000余种,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200余场,听众达到100万余人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经典”宣传员。 立志宣讲下苦功 1948年,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开始,我的心里便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把一生交给党,把一生交给祖国。 从小学加入少先队员开始,到参加工作的40多年里,一直受到党的阳光照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熏陶。青少年时期唱的歌曲是《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看的书籍是《毛泽东选集》《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论共产党人的修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烈火金刚》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是我们这代人的楷模、标兵和榜样。 1998年,我因公出差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圆满完成单位交办的公务后,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先烈浴血奋战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当时想:革命烈士事迹能够感动前来参观的人们,那么我要是把英烈事迹带回老家,讲给太康群众听,他们听了以后,不也同样能够受到先人的启迪吗?不也同样能够受到鼓舞和激励吗?此后一连6天,我都坚持在纪念馆认真听讲,详细记录并和馆长毛秉华同志座谈,直到下班时仍不肯离去。几天下来,我用16开纸抄写了40多页先烈事迹,拍摄有价值的照片47张。毛老师被我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破例赠送我一套纪念馆内革命烈士事迹资料。我如获至宝,回家后就认真整理,学习领会,用了两个月时间把资料整理成宣讲稿。 第一次宣讲,由于缺乏现场经验,我只能照本宣科,不少人不愿听,效果不理想。为了丰富演讲内容,我又自费到河北乐亭李大钊烈士纪念馆、一大会址纪念馆、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彭雪枫、吉鸿昌、焦裕禄纪念馆等地,一呆就是几天。参观、抄录、思考,走访当地老革命战士,收集补充英烈事迹材料,形成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宣讲材料。同时,我还把烈士的事迹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与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结合起来。 为了能熟记资料脱稿宣讲,我利用点滴时间练习,就连平时走路也放开嗓门大声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当我再次宣讲时,终于能脱稿宣讲,听众被我的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提高宣讲质量,我有“两个坚持”:坚持脱稿讲,坚持站着讲。 宣讲之路坎坷多 1998年,满怀一腔热情的我开始了自费宣讲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生涯。刚踏上宣讲之路时,我曾给自己制定了一个“151”工程,想有生之年宣讲1000场,走遍全县500个乡村,直接听众要达到100万人次。我到全县各乡镇都是义务宣讲,不要任何报酬。然而,义务宣讲的道路并不平坦。1998年9月,我第一次到我县某乡镇宣讲,联系了3所中小学,结果只有1所学校同意我宣讲。其他学校不是以为我借宣讲搞推销,就是把我当骗子。我不急不躁,以这1所学校为突破口,成功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生动的宣讲,形成了带动效应,其余学校纷纷主动找上门邀请我宣讲。在县城广场宣讲,我冒雨赶路不慎滑倒,我坚持到宣讲结束后,已经无法挪动脚步……至今,光我骑坏的自行车就有6辆,电动车更换了2辆,更换轮胎无数,光讲解用的电动喇叭烧坏了四、五个。为了能及时展出一件大幅的毛泽东主席画像展品,2001年秋天,我只身前往扶沟县农场,托朋友,找门子,软磨硬泡了三天三夜,终于打动了持画人,请回了那幅毛主席的在北戴河生活的油画。回来的路上,夜色已晚,天还下着小雨,我又临时买了块塑料布盖着毛主席像,虽然衣服被淋湿,人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为了展出效果,我还自费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专门拉宣传展板,添置了一套音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年龄越来越大。有一回,女儿为阻止我外出讲演,把我的宣讲材料藏了起来。我翻箱倒柜找不着,情急之下,我硬是熬了一天一夜,将8000多字的讲稿重新默写了一份,看着我布满血丝的双眼,儿子悄然落泪。从此,家人对我的红色宣讲事业,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我宣讲红色文化不为名,没有利,本应受到起码的待遇,可能是因为年纪大,有些单位、学校所不愿意接待我。因此,在宣讲途中啃馒头、吃方便面,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 此外,我义务宣讲的行为也曾受到过外界不少非议,对此,我淡然地说道:“我这么大年纪了,对名和利都看得很淡了。别人议论就议论吧,我只要自己觉得做得对就可以了。投身这个事业,不仅是对烈士崇敬,也让我感到充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把红色精神宣传到更多地方!” 所以,宣讲的艰辛,外界的非议,都没有动摇、磨灭我的宣讲之志,我依然精神抖擞、义无反顾地宣讲革命先烈事迹,再传红色薪火。 锲而不舍感世人 当然,我锲而不舍、无怨无悔的宣讲,也感动了万千听众,使我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拥戴。太康县退休教师张东立在留言签上写道:展览办的及时,内容丰富,材料详实。对老同志是个回忆,对青年人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红色记忆越办越红火。82岁的老党员陈运华在看过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的事迹后,热泪盈眶说:毛主席就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大恩人,我一定教育好我的后代子孙,牢记毛主席的恩情,继承先辈遗志,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在华夏中学展览后,初三学生韩雷同学说,看过展览才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后我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对广大群众进行红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得到广大听众的赞扬和社会上的一致好评。我的事迹先后被大河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等省、市百余家媒体报道。我本人曾获也被太康县委表彰为第五届十行百星人物,2015年周口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周口好人。 启发后人是我开展宣讲的初衷 在我县某中学,我用独特的方式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203场红色宣讲。宣传中,我要同学们记住当代青年要敢为人先,还有“253331”这个特殊的数字,这是江西省革命烈士牺牲的人数。我说:“江西省在战争年代共牺牲了25万多名革命战士,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并告诫同学们:在事业上容易打倒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人不能将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却可以将人带入坟墓等。当代青年应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永远铭记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死不足惜,只望革命早日成功!”我以杨开慧同志牺牲时的口号来勉励大家,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一次次情真意切地为大家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家族里六位在战斗中牺牲的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的事迹;江西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众多先烈的事迹;恽代英、夏明翰、杨靖宇等等革命烈士及其事迹。 在近一个小时的宣讲中,同学们多次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并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对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怀着真挚的感恩之心,更能深刻体会目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宣讲中,我特意请两位同学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也曾有人问我为何钟情红色经典宣讲,我总会认真的回答:“我是要让后人铭记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红旗为什么这样红?青少年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 只有让这些红色文化的精髓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才能坚定信念跟党走,推动发展做先锋,为圆梦中国,民生幸福建设添砖加瓦。 老牛自知夕阳短,未待扬鞭自奋蹄。活到老,宣讲到老,只要我还走得动、讲得清,我就会一直宣传下去!”。 谢谢在座的各位!
郭亮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