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郑州市环保局组织国内环境保护专家召开臭氧污染防治专家咨询会,联合会诊郑州市臭氧污染防治。 从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郑州市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天数达到了70天,占比天数达到了33%,而空气达标天数为19天,未达标天数则是51天。去年同期,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仅有28天,占比12%,这还未达到今年6月份一个月的数据。 从5月份开始,郑州市每个月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同比都在增加。其中,5月份增加了15天,6月份增加了11天,7月份增加了17天。 蓝天白云的日子里,看不见的臭氧,悄然取代PM2.5、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那么有人就问,臭氧不是地球的保护伞吗,多一点不是挺好吗? 环保业内人士说,高空臭氧是有益的,低空臭氧是有害的。低空臭氧有两种来源,天然源是高空臭氧层的流入,譬如土壤、闪电、生物排放等,人为源则是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一些过敏人群,长期在臭氧超标的环境下活动,则会产生皮肤刺痒、眼睛刺痛、呼吸不畅、咳嗽及鼻炎等症状。
来自: 河南日报 ;叶春燕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