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令,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安溪。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居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家。2015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中澳艺术大使称号,2012年获得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获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博物馆、上海多伦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匠人精神 1969年,陈文令出生于福建安溪县的小镇,古时这里叫清溪。按照他的话讲,全镇属他家最富裕,可惜后来“土改”,家徒四壁,即便小时候穿得破破烂烂,自幼有父亲教导为人之道、做事之道的他心中仍保存着天生的高贵。现在看来,很难想像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少爷后来成为艺术家。 “人间最大的财富就是你要有不非凡的创造力,你要立点德性。”这是陈文令儿时从父亲教导中悟出来的,在父辈的教导中,这种非凡的创造力就是一技之长,画家就拥有这种别人永远拿不走的“手艺”。至今他记得父亲这样解释“一技之长”: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手艺人,也就是现在这个时代所丧失的工匠精神。 所以,陈文令从小喜欢画画,到了12岁开始以画画谋生,为民间仪式画神像,画一天能挣几毛钱……时至今时,他靠着那拿不走的手艺完成了一件件轰动艺术圈的不凡作品。 新生之心 大多数与陈文令有交集的人,或多或少会感受到他的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外人看来这可能是艺术家身上特有的神经质,但这种“特质”却与他的如同小说情节般跌宕的经历有关。 在陈文令的个人印记中,除了“红孩儿”“猪小姐”这些艺术符号,两个时间节点给他的创作之路带来了不小的震荡。1996年3月22日,鼓浪屿发生了一场让整个岛都戒严的惊天大案,当中险些丧命的主角就是陈文令,没有预谋只是巧合,他和妻子被歹徒抢劫了,中刀后他跑出来报案后被人抬到医院抢救,当时医生对这个混身是血的伤者并不抱任何希望,这个医生口中“基本上报销”的小子却只用了14天就出了院。事后,参与抢劫的三个嫌疑人都被抓了,不是被判死刑就是无期,陈文令在其中一名嫌犯家属的恳求下,甚至为对方写了求情信。 这段惊险遭遇后,陈文令的胆子更大了,“更混不吝了,觉得我此生都这么过了,肯定要献给艺术了。” 就在此后的两年,他萌芽做“小红人”雕塑的念头,并用三年时间潜心创作。小红人,浑身精瘦、纯真快乐,表现一种童年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否极泰来 成功艺术家的经历或许总是这样富有戏剧性。20年前的这次新生并没有阻止陈文令的艺术之路,反而面对命运的不客气,在他身上成长了一个更强大的“东西”。 “我有这样一个心态我就不怕,命运欺负我,我坦然接受,我会向死而生,然后在夹缝中找到绝处逢生的可能性。”前不久,在采访中说起这段话的时候,他还提到了2014年底的另一场震荡。 “那一天我真的是眼泪在空中飘荡着,当时预感说可能这个人间要有一起英年早逝的悲剧。”那一天是2014年12月7日,他被诊断患有鼻炎癌,那一天的泉州风雨交加。还是那种执拗、不服气,还有一种外人看来俗气的说法“乐观”,陈文令在周旋与抗争中很快康复。“得了这个病之后,我看这个世界就发生了变化,我的价值观、分别心、包括我对世界万物的差异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就觉得变得更包容、从容,更坦然自如一些。” “小红人”在他的手中感受着那波动变化。他说:“我感觉,我最早的小红人是比较符合我内心化的作品,成名之后、小红人出道之后,我一直向外,我生病完之后我又一直往内,这场病让我向外的心又走了回来。”
来自: 新浪收藏 ;叶春燕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