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中国是排球运动传入较早的地方。1905年先在华南一代开展,后又传入上海及北方的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初期在南方,人们按译音叫“华利波”(粤语称球为波),在北方却不一样,1914年北京举行旧中国第二届运动会时将其称为“队球”。1930年第四届运动会前,经过中华全国体育协会的研究,才统称为“排球”。 1913年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设有排球比赛项目,但只有菲律宾队报名。因缺乏对手,菲律宾说服中国队参加。中国代表团就抽调了部分田径、足球、篮球队员临时组队,在赛前听了简单的介绍和规则解释,就进行了中国排球史上第一场国际比赛。由于不懂技术,比赛时田径选手用手打球,足球队员有时用头顶或脚踢,引起哄堂大笑。当时参加排球比赛的邱纪祥、许民辉回到他们的学校—广州南武中学,把排球介绍给师生,并进行了推广。从此以广东为中心的我国早期的排球运动开始发展起来。 1921年10月,沈阳基督教青年会首次举办省城各校队球大赛,拉开了沈阳排球运动竞技史的序幕。从此,校际之间的联赛、对抗赛接连不断。1929年,在沈阳举行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的队球比赛、1930年在沈阳举行的东北四省队球赛,都是沈阳排球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赛事。 抗战胜利后,一度遭到摧残的沈阳排球运动开始复兴。一批排球爱好者自发地组建排球队,进行训练比赛。在沈阳先后建立起东盛铁工厂队、沈阳车辆厂队、教育队、银行队等。同时,当时的市政府、驻沈的新一军也组建起排球队。这时,全市著名的排球队经常在市府花园、城内青年会体育馆等地进行九人制的比赛。 在这些排球队中,“兰鹰”队实力最强。该队主要成员包括:吴相柏、许兆峰、何炳坤、刘宝武、杜丽容、高毅夫、李兆群、刘凤迟、李兆康、刘利、田福海等。这支球队曾在1946年访问平津两地,取得八战六胜的战绩。 1947年后,由于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沈阳的排球运动呈衰落之势。到1948年旧中国第七届运动会时,代表东北参加的沈阳排球队,首轮就被淘汰。一直到沈阳解放后,排球运动才重获新生。
来自: 新浪体育 ;原作者: 肖江 李琳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