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资讯 查看内容

唯梦想不可辜负 爱心汇聚照亮求学之路

2016-8-14 17:11 | 评论: 0|来自: 平顶山晚报

摘要: 随着我省高招录取工作的有序进行,近期将陆续有优秀学生实现大学梦。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贫困家庭因无力支付学费,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犯了难。由《平顶山晚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学特 ...

         随着我省高招录取工作的有序进行,近期将陆续有优秀学生实现大学梦。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贫困家庭因无力支付学费,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犯了难。由《平顶山晚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学特困新生助学活动于7月20日正式启动,呼吁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用爱的力量鼓励寒门学子昂首前行。

        第11个年头了,“爱心成就大学梦”已经成为《平顶山晚报》的一块闪亮招牌,也成为我们鹰城每年一次的“全民助爱行”,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感动、缘分、温暖。被资助的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和动力,而资助者在施助的同时,亦使自己的人生升华。

将爱心传递下去

尹永栓(南环路街道)

        为了鹰城大学特困新生,“爱心成就大学梦”公益活动在各方的努力下越办越好。让爱的光芒照亮更多贫困学子的人生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

       首先,盼望更多的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加入进来。爱心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慈善是高尚人格的标记。一些长期、多次慷慨捐款的爱心人士,他们低调到不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在记者的手机通信录中甚至是以“好心人”的名字而存在,只因为他们把公益当成了人生修行的一部分,为的是内心得到充盈,人生价值得到升华。愿更多的人向亟须帮扶的大学特困新生伸出援手,尝试爱心捐款、“爱上”爱心捐款,涓涓细流终可汇聚成爱的海洋。

        其次,盼望活动主办方能够对受助学子多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人心灵的关照方为爱心的真谛。这些大学新生既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一面,也有身处窘境、敏感而脆弱的一面。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座名为尊严的城堡,希望主办方在接受申请、入户采访、核实材料、颁发善款等各个环节,多多考量、悉心呵护受助学子的感受,避免善意的帮扶转化成贫困学子心灵的负担。

       最后,盼望受助学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反哺社会。“爱心成就大学梦”公益活动的价值,绝不止于物质的帮扶,更重要的是在受助学子的心田播撒下爱心的种子。十多年来,已有千余名贫困学子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踏入大学校园,且这个受助群体还在扩大。“爱心成就大学梦”公益活动如能收到来自曾经受助学子的捐款,这将是别具意义的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爱心需要回报

刘勤(市第二高级中学)

       我们都有过在公交车上让座的经历。尽管我们让座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感谢,但让座之后,对方面带微笑说一声谢谢,和坐下去毫无表示,认为让座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两种感觉截然不同。前者会激励我们继续让座,后者则让我们让座的热情消失殆尽。

       同理,如何让捐资助学之路走得更好、更远,最重要的是要让奉献爱心的人感受到温暖、尊重、有价值。简单地说,就是爱心要有回报。当然,这种回报并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精神方面的。

        首先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社会和相关部门对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的人士给予鼓励和表彰,授予荣誉,这同时也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其次,受助人要知道向捐助人表达谢意,这里并不是要受助人如何感恩戴德,而是要其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社会,有能力的时候也像捐助人那样帮助别人,同时,时常向捐助人讲讲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情况,逢年过节给捐助人打个电话、发条微信。

做好三点 让爱更长远

庞振江(平煤股份二矿)

        “爱心成就大学梦”公益活动已有十一年了,如何让助学路走得更远?我想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大力宣传爱心接力的重要意义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古谚,在全社会形成救弱扶贫、乐善好施的社会氛围。

         二、对施助人、施助单位要加以表彰,比如在报纸上登名,在电视里露脸,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被资助人应记住资助人的姓名和资助金额,当自己学有所成时予以回报,哪怕是上大学期间,节假日也可以去资助人家里看看。因为资助人也会老,也会遇到困难,届时被资助人应该给以回报,得恩不忘嘛!我矿前几年有位姓胡的采煤队队长,曾资助过山区一位女孩5年,后来失去了联系。每提及此事,胡队长都摇头叹气。

赠予不如借与

田晓泉(卫东区雷锋小学)

       “爱心成就大学梦”,给人这样的感觉:山头彩云徜徉,草原清泉流淌,林间春风飘荡……感动之余,唯愿此活动能在我市走得更长、更远。

      如果创新我们的助学方式,把捐助的钱“借给”特困新生,并要求学生毕业自立后,再如数归还,归还的钱款仍旧用来资助特困大学新生。那么,每份资金就能循环使用,爱心就能延续。

       把企业、个人爱心凝聚而成的资金,借与或者赠予大学特困新生,作用一样,都解决了他们初入学时无力承担高额学费的难题。若干年后,等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时,归还几千元钱,不过是一个月甚至半个月的工资。因此借钱给大学特困新生,恩惠不打折。

       如此,爱心常在,助学路不仅能走得远,路还会越来越开阔。

编辑絮语

做一个心怀感恩,心有大爱之人

       由《平顶山晚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学特困新生助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每年这个炎热的暑季,“爱心成就大学梦”都会给人带来慰藉和感动——箱包店老板积极行动,“别的东西没有,就给孩子捐几个行李箱吧”;8岁的小记者张一民给家庭贫困的哥哥姐姐送来1000块钱;“必须为家人和自己做些什么”,学生张明铭每天打工十多个小时;生活磨难下,孱弱的梁海云积满了能量,她期待自己的“小宇宙”早日爆发。孩子们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动容;社会各界无私质朴、纯真温暖的爱心给人力量。

       在这场“全民助爱行”中,无论是慷慨解囊的施助者,还是满怀感激的寒门学子,抑或四处奔波、促使爱心帮扶并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公众的记者,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场爱心接力,饱含了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媒体和基金会乃至受助学子的担当和对爱心、良善、责任的坚守。“做一个心怀感恩,心有大爱之人吧”,大抵是这项活动下社会共同的心声和最真切的呼唤。

       “爱心成就大学梦”走过第11个年头,这么多年来,她帮助一批又一批优秀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也为大家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一个公开、可信赖的平台。她牵线爱心,成就梦想,以善促善,激发了宏大的公益力量,助推了鹰城教育事业的发展。

       爱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何况这爱心是齐力把我们鹰城的孩子推向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
来自: 平顶山晚报 ;王文龍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