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使我市市场主体建设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悉,我市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4万户,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59.6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4.88万户,居全省第四位,居黄淮四市第一位,同比增长15.53%。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2082.48亿元,同比增长30.95%;其中企业注册资本1752.95亿元,同比增长31.66%;个体工商户资金总额179.63亿元,同比增长21.25%;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149.9亿元,同比增长35.42%。 全市工商系统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为市场主体建设铺通道路。一是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严格落实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制度,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二是贯彻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措施。除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事项一律不作为工商登记前置手续。目前,经省政府下文确定已有147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三是推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今年6月,颁发了全市首张“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四是进一步下放注册登记权限。市中心城区冠省、市级行政区划名称、且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授权给分局登记,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提高了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便利化。 全市工商系统不断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畅通办;在法律法规允许的限度内,采取有效措施变通办;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积极帮助疏通办;开展提前介入服务、跟踪帮办服务、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在服务中,创新实行“三减一提”,即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限、提效能,让投资者享受到高效快捷的准入服务。凡是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全部实行一审一核、当场发照,使创业大众和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工商服务的便利和效率。 为培育网络经营主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市工商局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31条服务举措,服务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和商丘电商产业园建设;联合市工信委、市联通公司等单位,签署了《推进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多方联手推动产业带发展。同时,开通了“商丘工商”微信公众平台,每周定期更新及时发布工商政策、办事指南、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热点资讯。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完成即时行政指导8324件、一般行政指导11件、重大行政指导4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来自: 商丘网——商丘日报 ;原作者: 袁正建 孫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