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曾经历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曲折和磨难。勇敢者总是把一次次的失败当成登顶成功的垫脚石,最后才摘取了成功那诱人的桂冠。他们在失败的当时,也曾像普通人一样认为生活欺骗了自己,灰心过、悲伤过。但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总能从失败的泥潭里拔出腿来,擦去脸上的泪水,又坚定地朝向往的目标迈进。 吕天桂,南阳吕姓宗亲会会长、深圳市诚卓集团董事长。一位年产值过亿的集团公司老总,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回顾起自己的创业路,他总结出两个字“艰难”。在所有草根创业者心中,“艰难”二字都在心里打下过深深的烙印。 农家少年,最初的经营始于“卖簸箕” 1971年,吕天桂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吕西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时候,父母也没有对他抱有过高的期望,就希望孩子长大了,能跟他们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娶妻生子,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上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到初中时,学习又退步了。老师嫌他的成绩差拖累了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几次劝他退学。 他对上学心灰意冷,十六、七岁混了个初中毕业,就回家跟着父母做农活。在人们眼里,他就那样了,一辈子就是个耕田种地的料了。因为村子离南阳市区较近,很多人都会做生意,用柳条编簸箕是当地一绝。天桂上学成绩不行,对做生意却很有天份,他跟着老人们学会了编簸箕,编好了就用担子挑着一摞子簸箕走街串巷叫卖。卖簸箕是个体力活,他挑着沉甸甸的簸箕,随身带着干粮,饿了就在村里讨口水,就着水啃几口干粮。连续几年,他挑着簸箕担子几乎跑遍了南阳市周边的乡村。卖簸箕磨练了他的意志,也激发出了他对经商的兴趣,时间长了,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南阳打工,19岁的厂长想创业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将近十年,但科技水平还比较薄弱,农村的电视机,还都是14吋的黑白屏。农村电力供应不足,总是在夜晚停电,可以应急的铅酸蓄电池,在农村很有市场。吕天桂有个本家哥哥在武汉军区某部任职,和平年代部队也开始开拓多种经营渠道,以工养军。他的本家哥哥听说南阳市三轻局下属一家企业在做蓄电池,就带着五万元资金找到该企业,入股蓄电池行业。这时候还在卖簸箕的吕天桂,总想出门闯闯,就跟着本家哥进了这家蓄电池厂。他虽说上学时成绩不好,可学起技术来却很有天赋,工作当中,他把制造蓄电池的所有工序都熟记于心。 后来由于工厂业务人员力量不足,领导们听说他从小就卖簸箕,对推销产品很有一套,就让他当了业务员。他不负众望业绩十分突出,领导看小伙子有前途,就把销售员队伍交给他带。又过了几个月,再次被提拔,19岁的他成了这家工厂的业务厂长。 1992年,南阳日报社把蓄电池厂收购了。原来在这家厂子上班的工人,有一部份下岗,他也回家了。是继续卖簸箕,还是再去工厂打工?他一直犹豫不决。这时,同村论辈份管他叫小爷的一个小伙子表示,愿意拿点本钱一起合伙生产蓄电池卖,于是,21岁的吕天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南阳市租了几间简易的民房,在防爆厂找了些边角碎料,就开始敲敲打打的做起了蓄电池。他在工厂打工时,对蓄电池的制作工艺研究透了,所以制作起来得心应手。他把自已做的蓄电池烤好漆,乍一看和国营大厂出的产品并无二致。产品出来了,怎么去销售呢?他拿出了当年卖簸箕的劲头,拉着板车走村串户的叫卖,南阳周边的县区乡镇,都留下了他艰苦创业的足迹。 一波三折,失败撕不碎创业梦 正当蓄电池作坊想扩大规模时,他的合伙人由于婚姻出了问题,提出撤资散伙。这时的吕天桂也已经结婚,他深知婚姻的失败对人的打击非常沉重,就和合伙人平分了赚到的钱。分完帐后他手里还剩下七千多元,想扩大规模已经不可能了,他找来妻子的几个亲戚,继续维持着生意。 有一天,一个亲戚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吕天桂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诊断,医生说病人很危险需要马上手术。亲戚的命保住了,可是他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七千元钱却全部付了医疗费。本钱没了,厂子开不下去了,他灰溜溜地回到家里,父亲劝他,咱就没有做大生意的命,还是回家卖簸箕牢靠。可是他不甘心,他决心从哪跌倒再从哪儿爬起来。没有钱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亲戚朋友借。农村那时候都缺钱,好不容易借了一千多块钱,他又回到南阳继续做蓄电池。当时,南阳的蓄电池市场需求量很大,做出来的产品很容易出手,几个月下来,他又赚到了一万多元。 有了资金,他在心里筹划着要扩大生产,没想到有一天,几名民警开着一辆偏三轮摩托来到了他的作坊门口,不由分说把他带到了派出所。他们说,接到群众举报,吕天桂私自制售蓄电池,无牌无照属“三无”产品,是非法经营,要接受处罚。当家里人拿着一万多元钱把他赎出来时,他内心十分沮丧,这几个月又白干了,现在身无分文不说,还欠下了亲戚朋友一屁股的债。 愈挫愈勇,挡不住强者再出征 吕天桂回到家里想了很多,如果自己萎靡不振,欠亲戚朋友的债拿什么去还?他总结了这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牌证经营不受法律保护。只要想办法使自己的企业合法化,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1994年,内地的经济政策出现松动,一些非企业单位也想下海,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他听说南阳市某区人武部也想办企业,就通过关系找到武装部领导,希望挂靠到武装部,每年定期给部里上缴管理费。武装部的领导对他有所耳闻,知道他做的蓄电池在南阳很有销路,当然乐意坐享其成。有了牌照和靠山,他开始四处筹措资金扩大生产,员工也由原来的几个人,猛增到上百人,每天都有成品蓄电池上市,经济效益直线上升,年年都有大几十万的盈利。 在企业做成规模之后,他认为自己只做蓄电池,产品过于单一。那时候音响的市场前景很好,就想也上一条音响生产线。他南下广州购置了制造音响的机器设备,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非常好,他干脆停了蓄电池生产线,一心一意做音响。规模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管理上却出了问题。由于管理失误,产品的质量出现了纰漏,导致公司严重亏损,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他投进去的100多万元全亏进去了。他无可奈何地谴散了工人,又回到了原来的小打小闹状态,再次做起老本行蓄电池,赚点小钱养家糊口。一晃9年过去了,2006年,一位朋友建议他不妨到南方深圳去看看,说不定那里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南下深圳,步入事业黄金期 他带着50万元资金来到深圳,在沙井租了一个300多平米的厂房,继续做铅酸蓄电池和与此相关的充电设备。一天,一位在南阳时认识的客户来看他,闲聊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南方农民有用电打鱼的习惯,以前人们打鱼都是用的铅酸蓄电池,体积大份量重,操作起来很吃力。现在有一家企业做出了锂电池供电的打鱼器,体积小,重量轻,很受用户欢迎,只是那家厂制造的锂电池很粗糙,用户不是很满意。 他听到这个重要的信息,马上组织人去考察,市场没问题,资金目前也可以,最关键的是技术。他高薪聘请来专家潜心研究锂电池,终于推出了一款既可以打鱼,又可以安装在电动车上使用的动力锂电池。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良好,他看到了动力锂电池的广阔前景,决定停掉以前的铅酸蓄电池生产线,集中人力、物力研发和制造动力锂电池。 他的公司叫诚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取诚实取信,卓越领先之意。诚卓牌动力锂电池以优惠的价格和过硬的质量,销往全国各地。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越来越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除了每天大量阅读书籍之外,一有机会他就积极参加各种提高自已的培训班。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已的技能,放大了自己的格局,也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经过近十年的奋斗,他名下已经拥有深圳市诚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诚卓电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主要生产动力锂电池、充电器和低频变压器。所有产品都通过技术监督机构检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通过CQC、CE ROHS等认证,拥有锂电池UL标准实验室,研发工程师10多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公司有广东深圳及河南南阳两个加工基地,国内和欧美、中东、东南亚等长期合作伙伴达50多家。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2016年7月,“诚卓”牌锂电池电动车正式投放市场。 诚卓集团,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从深圳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回顾以往走过的人生之路,吕天桂笑谈,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使一个生活的强者匍匐不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总是用淡定的态度,用心地让智慧和双手去弹奏一支事业和人生的苦辣酸甜交响曲。
来自: 中国商务新闻网 ;宛西老吕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