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作为当今中国医院最高的级别等次,晋升难度之大不容置疑。且不说那636款的标准条款,单是那带五角星符号的48项核心条款,哪一项做不到,就一票否决。 “三甲”,作为当今中国医院最高的级别等次,想要成功晋升,得先掂量一下有无足够的底气与实力?关键设备、设施是什么档次?规模够不够级别? “三甲”,作为当今中国医院最高的级别等次,内涵建设是重中之重。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有多少?能够治疗的病种有多少?急危重症患者及抢救成功率有多高? 作为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医院,许昌市中心医院大步向三级甲等医院迈进。从院领导到科室主任,从医护人员到后勤人员,全院近2000名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怕苦和累,不惧艰与难,只为实现共同的“三甲梦”。 挺向“三甲”,对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而言,是实现百年老院的“三甲梦”;对于我市医疗卫生行业而言,是结束我市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对于全市老百姓而言,是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外国专家查房 真心对待患者 决心,冲“三甲” 提到创“三甲”,许昌市中心医院每一名职工都忘不了医院党委提出的“六铁”:认识到这是铁的任务,下定铁的决心,肩负起铁的责任,拥有铁的作风,落实铁的纪律,使用铁的手腕。 “三甲”评审条款多、要求高、难度大,创“三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看看那636款细致入微的标准,就不由让人感到任务之艰巨、工作之繁杂。因此,许昌市中心医院把创“三甲”当成一场硬仗认真对待,做好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如该院院长牛锋在创“三甲”誓师动员大会上所说:“我们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创“三甲”。说到这里,不得不从“许昌市中心医院人”的执着劲儿说起。 创建伊始,每天早上7时30分,许昌市中心医院9名院领导就分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准时到达各个科室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当场解决。下午6时下班后,召开院领导碰头会,长则一个多小时,短则十几分钟,主要是对上午督导时发现的需要医院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轮督导后,紧接着又是下一轮督导。 领导身先士卒,全院职工也兢兢业业。每天早上7时,每一名职工都准时到岗,到了晚上10时还在挑灯夜战,通“三甲”标准、学规范流程、定行动计划。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没有一人有怨言。他们精神状态高昂,工作热情饱满,为创“三甲”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三甲”的核心内涵是医疗质量与安全,许昌市中心医院始终将此放在核心地位,围绕一切和医疗质量与安全有关的内容,建立健全了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并成立了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重新修订了《医院工作制度与流程》,装订成册,发放每个科室;设立一条条“高压线”,从硬件到软件,从医院整体管理到各科室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 制度落实后,医院定期对各科室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从来不走过场、“不讲人情”,发现问题后面对面地对科室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要求限期整改并以文字形式上交整改措施计划表。整改后再次督导,查看整改情况,如果仍然不到位,将对其进行更加严厉的处罚。 就是这样,每一项工作都是“来真的”,从中可以看出许昌市中心医院冲向“三甲”的决心。只要下定了决心,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细节,赢“三甲” 看过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636款标准条款,可以说每一项条款都透露着“细节”二字。创“三甲”的过程,是从每一个细节抓“三甲”条款落实的过程,也是每一位职工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的过程。 “创‘三甲’的核心是医疗质量与安全,而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抠出来的,必须狠抓细节,一点儿问题都不能放过。”主管质控办的副院长时永对此深有感触。 每一次督导检查,医院都不放过一个细节。记者在一份病历质量检查整改通知书上看到:病历中记载“患有血脂稠”欠规范,应为“患有高脂血症”;患者已入院40天,只有3次医患沟通,次数过少;病史陈述者为“家属代述”,没有明确患者与家属的具体关系;运行病历中排序混乱,医师签字不容易辨认……每一个问题后,都标明了具体的科室及病历号。像这样的检查,许昌市中心医院每个月要对各个科室开展许多次。 注重细节,医护人员也都受益匪浅。在创建过程中,医院根据“PDCA循环”的模式细致入微地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落实。“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且循环下去。这样,医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再以此作为指导,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每个月,各科室要向医院上报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创“三甲”后,对这方面的工作要求更加细致、严格。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王一公告诉记者,他通过统计每个月患者的平均花费、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药费、有无使用抗生素等得出不同数据,发现问题后研究原因、找出对策,就可以采取更好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少花钱。 不单单是医疗和护理,只要可能会影响患者安全,医院都会下大力气整改。 许昌市中心医院质控办主任朱富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在检查时发现医院走廊里一个消火栓的门敞开着,存在安全隐患,就立即打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要求立即解决。在随后的复查中,发现那个消火栓的门锁上了,但这样处理也不合适,因为需要使用时不方便,就又要求整改,最后在消火栓门上贴上封条。 医院门诊部有几间房子新装了1万多平方米的隔板,医院在检查中发现不是防火材料,要求全部更换为防火材料;为了给抢救赢得时间,每名保安人员都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术…… 细节决定成败。许昌市中心医院创“三甲”的过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开展高精尖手术 规范,稳“三甲” 其实,无论是那636款标准条款,还是48项核心条款,抑或是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规范各项医疗行为。医疗行为规范了,医疗质量与安全自然就可以得到保证。 病理科不达标,就没有资格参加评审。许昌市中心医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反复邀请专家来院提出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医院还特地邀请已经退休多年的病理科主任王连军重新担任主任一职,62岁的他不顾劳累,与科室人员一起摸爬滚打,使科室一步步达标。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更多地体现在对急危重患者和疑难患者的抢救上,而各种重症监护病房规范与否与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在48项核心条款中,有好几项都涉及重症监护病房的规范建立。 对此,医院任命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陈建统一负责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卒中监护病房,并对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规范。虽然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但陈建尽职尽责,严格按照规范的质控标准、工作流程、院感控制等进行统一培训和调配,全面提升了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为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该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覆盖。以保障患者安全为切入点,医院落实各项制度和规范,成立护理服务队,为患者提供临床送验、送药和陪检等服务,还开展了护理品管圈活动,以培养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三甲”评审团现场评审时,随机向不同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9.5%。2015年,该院获得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 河南省品管圈大赛优秀奖。 作为创“三甲”的重要科室之一,该院检验中心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严把质量关,使整个检验秩序更加规范化、流程更加合理化。其实,该院是第一批参加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地市级医院,连续十多年来每年都荣获优秀。对此,评审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是与医疗和护理质量并驾齐驱的重要工作,在创“三甲”中占据很大分量。许昌市中心医院将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健全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组织,完善了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流程等40多项制度,其中核心管理制度就有13项。 该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人人参与,以尽量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手术时,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清洁、消毒、灭菌;患者的床头柜每天要先清洁,再用消毒剂消毒,然后再次清洁;保洁人员也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做到一条毛巾只抹一张桌子、一个拖把只拖一个病房。 之前,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磁共振室、CT室、普通放射科是3个独立的科室,而创“三甲”对此是统一的标准。因此,医院将这3个科室合为一个科室。3位主任都没有怨言,不计较个人得失,同心协力,按标准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 当然,光靠人去规范人,靠人去监督人,又很难将规范真正落实到位。为此,许昌市中心医院实行了追踪检查制度,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规范问题一查到底, 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针对原因,弄清楚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并改进下一步的工作。 制定的每一项制度,开展的每一项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将制度变成规范,将规范变成习惯,变成每一名职工的自觉行动。 持续,提“三甲” 2015年,许昌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了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团的正式评审。然而,该院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瞄准“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亚专科建设,注重急危重症和疑难患者的救治,持续提升医院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彰显“三甲”特色。 发展亚专科,人才先行。该院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广泛选拔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已在脊柱脊髓、泌尿外科、普外科等专业的亚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更加贴近患者的诊疗需求。 为了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得到最有效、最精准的治疗,最大限度保证其受损器官的功能恢复,该院成立了脑卒中诊疗中心和胸疼诊疗中心;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会相应增加,该院产科专门成立了高危孕产妇救治病房;随着社会发展,康复医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院成立了康复治疗中心,为脑瘫患儿、运动系统损伤患者、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提供规范的康复诊疗服务。 “我感觉创‘三甲’的过程,是医生治疗理念向细节、规范持续转变的过程,是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的过程,也是持续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过程。”许昌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孙毅对记者说。 许昌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成立于2013年3月份,可以说是在创“三甲”中成长起来的科室。目前,该科在周边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以实力赢得了患者的口碑。与此同时,该科也更多不断地考虑着如何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尽量缩短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做完手术后需住院一周左右。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对比,孙毅发现,患者在术后3天换药后,只要伤口没有特殊情况,完全可以出院回家,只需回家3天后再到科室来换药。因此,该科便将住院时间调整为3天,减少了患者的花费。然而,该科病房里只有一个换药室,患者不得不排队等候。为此,该科又申请专门在门诊开辟一间房间,派专门人员为患者换药,并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和治疗,同时缓解了病房和门诊的压力。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创建“三甲”,该院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增强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并将此转换为指导工作的思想,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通过创‘三甲’,医院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创‘三甲’之后,各项工作仍要常抓不懈,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牛锋说。 创“三甲”,让这个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医院,又发生了质的飞跃。积淀了深厚的发展实力,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瞄准现代化一流医院的目标,许昌市中心医院必会积厚而发,再创辉煌,为许昌的医疗卫生事业领航。 创建“三甲” 最终是让患者受益 创建“三甲”,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患者受益。而创建“三甲”的过程,也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全面、深入落实的过程。 在我国,每一个医院都有一个“三甲梦”,并把这个作为最高、最大的梦想去奋力拼搏。争创“三甲”,是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大比拼,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国考”。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来形容晋升“三甲”,并不是夸张之词。 许昌市中心医院全力向“三甲”挺进,在医疗技术、护理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医院是为患者服务的,医院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患者,所以,医院挺进“三甲”,患者就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水平。 创建“三甲”,首先是让患者看病更安全。“三甲”的核心是医疗质量与安全,636款标准也都是为此服务的。许昌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尤其是开展“三甲”评审工作以来,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下大力气解决医疗质量隐患。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看病就更加安全,也为患者健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创建“三甲”,大大方便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许昌市中心医院注重每一个细节,完善每一项工作,大大方便了患者。医院大了、科室多了,找起来不方便,许昌市中心医院完善标识标志,很清晰地指示出院内每个地方。另外,医院还优化就医流程,尽量让患者少跑路。 创建“三甲”,也使患者享受到了实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很多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不需要再往外地跑,就医负担也就减轻了。而且,患者治疗费用和以前一样,享受的服务水平却已极大提升。 有什么比付出更光荣?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伟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三甲”的创建,也必将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来自: 许昌市中心医院 ;赵子君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