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季春勇主任专心致志做科研工作的照片 他是一位肝胆胰微创外科医生,行事充满激情,做事精益求精。在他如火的生命里,却是冷静的思维,精准的双眼和敏捷的双手。 他,一位肝胆胰微创外科病区主任,学科带头人,对医学的热爱,让他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厚德济生,精诚仁爱是他对病人的态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的痛苦他感同身受,恻隐之心让他学医之初发愿立誓“普救患者之苦”,在他身上,你也看不到他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他,在河南省率先引入腹腔镜技术,开创微创手术至今已有20年;他带领科室,设身处地一心为患者着想,打造和谐医患关系;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豪言壮语,他用行动和精湛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信任。 他,就是郑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季春勇。季春勇,主任医师,肝胆胰微创外科病区主任,学科带头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郑州市中心医院,从事普外科工作至今。由1994年成立的肝胆专业组,到现在的肝胆胰外科,20年的发展,这个科室也由最初的1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两个病区、年手术量在500台以上的重点科室。大多患者也都是慕名而来。擅长胃转流手术(GPB)治疗2型糖尿病;擅长肝胆外科常规手术、胰头癌与壶腹部癌的根治术、肝癌切除术、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的脾切与断流分流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胆道镜及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具有一定造诣;熟练掌握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处理各种急、危、重病人的能力,对疑难病例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不断对临床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发表论文数十篇,地市级科研两项。肝胆胰外科目前是郑州市中心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 据了解,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4年10月,其前身是由中央纺织工业部抽调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所属医院技术骨干组建的河南纺织管理局联合医院,是河南省省会首批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之一。2011年11月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历经60年的风雨,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同时拥有郑州市皮肤病医院、郑州市康复医院、高新区医院、郑州市豫欣老年病医院、马寨医院5家各具专业特色的分院。设置临床和医技科室70余个,开放床位3011张,在职职工385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90人,博士12人、硕士800余人。年门急诊138万余人次、出院患者8.2万余人次、手术量2.8万余台。 医院拥有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内分泌科、乳腺外科、皮肤科、妇产科、麻醉科、肝胆胰外科等省市重点(重点培育)学科、特色专科10余个。该院在医院院长连鸿凯、书记丁凡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临床为“主体”,以科研和教学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创新发展之路,拥有河南省首个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国际欧亚科学院胡大一院士工作站;被国家卫计委认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是河南省医学学术交流基地、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常务委员9名,委员34名;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43名,常务委员79名,委员305名;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8名,副主任委员95名,常务委员16名,委员175名。 图为季春勇主任视病人如亲人、视莘莘学子如子女的临床用心查房、带教场景(左三) 探索创新 率先应用腹腔镜技术 1986年,季春勇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原郑州市四院)普外科。当时的医学,并未像现在的分类这么精细,普外科综合了现在的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等诊室。也因此,凭着勤奋和不断钻研,季春勇掌握并学习了多个科室的临床技术。 在上世纪80年代,患胃肠、胆管、肝病等疾病且需手术的病人,都需要“开膛破肚”。术后病人恢复慢、腹腔粘连造成并发症多、生存质量不高,让季春勇陷入深思:怎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呢? 1988年,全国第一个腹腔镜微创会议在云南曲靖二院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接触腹腔镜技术。这次的会议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季春勇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会议上,香港人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的演示吸引了积极探索的季春勇。在当时那个年代,能不开刀,就用这么一个小孔手术,用他的话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他想到了肝胆胰相关的病人。像腹腔镜技术能不能应用于这类病人呢? 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他开始不断的研究、探索、学习,他选择将微创手术首先应用于胆囊病人——做小切口胆囊手术。 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学科也开始细分化。带着对腹腔镜技术在肝胆方面的研究,1991年,季春勇与当时的主任张大鹏一起成立了肝胆专业组。 1994年,郑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第一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实施。自此20余年,微创手术打开应用之门并风靡外科。 “第一例手术的对象是一个胆囊结石病人,手术时长约两个小时。现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20分钟就能完成了。”季春勇说,刚开始他们将微创最早应用于胆囊切除,后来到胆管,到现在可以做肝脏,“后来又引入妇科等其他科室。微创手术必然是一个趋势,因为创口小、用药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这样的技术也深得病人的认可。 ” 随后的几年,季春勇与团队一起,不断拓展微创手术的种类。目前,肝胆胰外科在腹腔镜下可熟练进行胆管探查、肝部分切除、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腹壁疝修补术等。 “肝胆相照” 打造和谐医患关系 “疾病复杂、风险最大、治疗最差的手术在肝胆胰外科”。在所有普外科中,肝胆胰外科被认为是最棘手的一个科室。说它棘手,还因为肝胆胰每个部位都很重要,且症状出现时往往己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所以,恶性肿瘤程度比较高的,如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均在这个科室。 因为这类疾病的特殊性,也让季春勇对医患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90年代初,某银行的一行长退休后,在单位组织的一次全面体检中,做B超发现胆囊结石。当时季春勇详细告知了家属,并解释胆囊结石不切除易引起胰腺炎。而一旦发生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非常高。 但是病人家属不接受。他们说,不检查还没事,一检查还让做手术,本来身体好好的,怎么进了医院就必须要做手术了?“觉得不可理解,带着父亲离开了。”季春勇无奈地说。 两年后,这位老人因胆囊炎发作再次来到医院,恰巧仍是季春勇接诊。而时隔两年,老人因胆囊炎已诱发胰腺炎,虽经医生尽力抢救却无力回天,在住院三天后不幸离世了。 “觉得这个病人太可惜了,如果家属能听进去医生的建议,老人不至于这么早过世。”季春勇说,每个医生都把治病救人当作天职。努力做好每一台手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病人家属、医生互相理解,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两年前,一位80岁的老太太因胆囊穿孔住院。考虑到老人的年龄,普通手术创伤大,老人不一定耐受,家属也不希望开腹,但做微创手术又不一定成功,而老人的病情又不能拖延。权衡利弊,季春勇选择微创手术,并得到了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据他回忆,手术艰难地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打开后令在场的医生都惊呆了:胆囊被网膜包裹地结结实实,已经完全看不到胆囊了。这样的手术怎么做?能成功么?但是季春勇还是想坚持试一试。 “术中一直出血不止,中途几次都想放弃,但是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情况,还是坚持下来了。令人欣慰的是手术很成功。现在老人还能做饭呢。”季春勇说,外科医生耐心、细心一点,能把这个手术做成了,家属理解、医生承担一些风险,那么收益最多的还是病人。 一诺千金 带病为病人做手术 由1994年成立的肝胆专业组,到现在的肝胆胰外科,20年的发展,这个科室也由最初的1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两个病区、年手术量在500台以上的重点科室。大多患者也都是慕名而来。 患有胆囊结石的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2015年12月底,他听人介绍来到中心医院,再三拜托让季春勇为他主刀手术。而此时的季春勇,刚刚因身体原因同时接受了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肾结石、左侧输尿管结石手术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正在住院期间还不能下床,为病人再做手术几乎不太可能。 为了不让患者失望,也为了保证手术安全,他答应了患者的请求:出院后会亲自主刀手术。可是,由于病情较重,季春勇要到春节前才能出院,而病人又不希望春节后手术。在综合评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确定能够坚持手术后,为履行自己的承诺,2016年1月7日上午,季春勇依然忍着腹部和腿部的疼痛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虽然只用了20分钟,但从术前准备工作到成功完成,前后历时一个半小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手术后忍着腹部疼痛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不能长时间站立的季春勇来说,却耗费了大部分的体力。 而他却对此淡淡一笑,“这没有什么,是我应该做的”,正如采访之前他的淡然——“我没有什么事迹,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罢了。” 季春勇,他又被人称为“医界艺术家”,对医学的热爱,让他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厚德济生,精诚仁爱是他对病人的态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的痛苦他感同身受,恻隐之心让他学医之初发愿立誓“普救患者之苦”,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他追求着物我两忘、人刀合一、精诚仁爱的医者至高境界……(记者: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高晓云) ![]()
原作者: 记者: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高晓云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