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书法家练出洪荒之力:36斤棉纱当毛笔

2016-9-1 20:11 | 评论: 0|来自: 新浪收藏

摘要: 8月27日中午时分,成都锦里游人如织。闹中取静的“锦里书苑”中,法国画家马克正和这里的主人、巨笔书法家张贵生兴奋地攀谈。2015年,马克从朋友那里偶然了解到张贵生的巨笔书法,好奇之下不远万里从法国专程前来拜 ...
 

     8月27日中午时分,成都锦里游人如织。闹中取静的“锦里书苑”中,法国画家马克正和这里的主人、巨笔书法家张贵生兴奋地攀谈。2015年,马克从朋友那里偶然了解到张贵生的巨笔书法,好奇之下不远万里从法国专程前来拜访,此番则是两人再度在蓉城交流艺术。

  今年初,“百部看四川”发布《从拾荒者到书法家》,张贵生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书赠“和平”二字之事,也为更多人知晓。从最初习练书法到如今“运巨笔如飞”,张贵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红泥水废报纸,练出巨笔书法家

  跟许多书法家的工作室类似,“锦里书苑”也摆满了文房四宝,不过规格却大得多。记者提起一支毛笔,只见笔腹足有小臂那么粗,重量估测约有数斤。张贵生习惯写完字不洗笔,毛笔必须在这种条件下保持韧度,因此其质地多为马毛、牛毛甚至人造纤维,而非羊毛或黄鼠狼毛。

  常规执笔法显然无法驾驭这样的毛笔,张贵生通常抓住笔杆,饱蘸墨汁后在宣纸上拖动,脚下不断变换方位以完成书写。他也不用墨锭磨墨,而是囤了数十箱墨汁,每次创作便倒出10多瓶。其他工具也大得吓人,10厘米见方的印章,盘子大小的印泥盒子,都用来在作品上钤印。

  豪放背后,张贵生的书法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因为少时家境贫困,一家六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里,后来实在住不下了,父亲就用砖、油毛毡这些材料砌了一间偏房,有时候我就睡在里面。”张贵生说,由于家庭收入有限,有时候开学之后不得不写“缓条”,“4个孩子轮流交学费”。

  对 于张贵生而言,幼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便是写字。“从小班里的黑板报、大字报都是我负责。”买不起墨汁和宣纸,张贵生就把红泥浸在水中,在废报纸甚至地面上 书写。没有书法老师指导,他就借来字帖,反复临摹直到一笔一划都记在脑子里。成都举办的各种书法展,张贵生都会抽时间前去观看、学习,从老一辈书法家那里 汲取营养。
来自: 新浪收藏 ;叶春燕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