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正式实施的《慈善法》中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9月4日上午,心怀大爱的中原儿女为善而来,因爱而聚,共同迎接我国首个“中华慈善日”的到来——由河南省慈善总会、郑州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的,“中华慈善日·河南在行动”省会群众广场庆祝活动暨“爱心9·5”慈善嘉年华,在郑州绿城广场举行,广场上一幕幕普通老百姓真情演绎的“爱心大戏”,处处彰显大爱河南润物细无声的慈善文化。 活动现场,河南省慈善总会命名了18家“河南省慈善医院”和12家“河南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紧接着,郑州市20多家慈善组织和慈善志愿者集体宣誓,承诺为构建慈善河南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邓永俭宣布“中华慈善日·河南在行动”省会群众广场庆祝活动正式启动。 省内名家和文艺志愿者登台倾情献艺,多家医院开展的名医义诊吸引众多百姓,与此同时,慈善志愿者们忙着参与捐赠、义卖等。郑州慈善总会设在舞台东南侧的募捐点前,接连有爱心市民自发来捐款。 “我捐一千。”“我也捐一千。”爱心市民于学永、刘建朝结伴而来,各捐1000元。于学永在2014年底注册成为一名慈善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很开心,也很充实。”拿着一张“公益事业捐赠同意票据”,他开心地说。刘建朝带着12岁的儿子一同来献爱心,想让孩子接受慈善教育,感受慈善文化。12岁的孩子笑着说,自己通过给灾区捐款、帮助班上受伤的同学等,时常参与慈善,“多做善事很开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大爱郑州”大学生志愿者重病救助基金展台前,一把伸开的黑伞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挂满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头花,其制作者是21岁巧手女孩张文文。这位女孩说,因为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她也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在学习化妆之余上网自学头花制作技术,买来原料,自己摸索着卖头花,当天上午义卖的100多元善款,全部捐赠注入该重病救助基金。 普通民众量力而行,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慈善:爱心市民王卫军习惯了“慈善日日捐”,每天捐赠1元,他已经连续捐了391天;糖画艺人刘先生用糖写出“大爱无疆”,活动现场他的糖画全部义卖;穿梭在人群中义卖报纸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则通过卖报筹集善款参与慈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重要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中华慈善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这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对慈善事业的最高礼遇和最好动员。”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致辞时说。据了解,从今年开始,郑州每年要庆祝全国“中华慈善日”,也要过好“郑州慈善日”。
来自: 互联网 ;王文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