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资讯 查看内容

爱心在这里传递 ——记临颍县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先进事迹

2016-11-17 19:57 | 评论: 0

摘要: 每天清晨,在临颍县城区颍松路中段北侧和老城西关路北,都会看到一群群穿着红制服,带着小红帽的男女同志,有的蒸馍做饭,有的择菜炒菜,有的盛饭刷碗,有的打扫卫生,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弱势群体吃饱吃 ...

       每天清晨,在临颍县城区颍松路中段北侧和老城西关路北,都会看到一群群穿着红制服,带着小红帽的男女同志,有的蒸馍做饭,有的择菜炒菜,有的盛饭刷碗,有的打扫卫生,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弱势群体吃饱吃好,尽最大力量帮助他们。这些为善之举,感动着社会,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就是临颍县爱心粥的志愿者们。

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从无到有

       2013年,农民郭丽丹打工返乡,带着全家老小四口来到临颍县城租了一间不大的门面房做起了小生意。无意中她了解到,每天冒着酷暑为县城“美容”的环卫工人,舍不得花钱买早餐,常常在路边啃干馒头充饥,一些流浪在街头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那些智障残疾人员,有时早上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饭时,心里特别难过。于是她决定开办爱心粥屋来帮帮这些弱势群体。当时她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好友直言不讳:“你不要异想天开了”。当时郭丽丹家庭并不富裕,爱人在郑州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过六旬的婆婆和九岁的儿子。虽然自己开了一间小店,但收入仅仅够贴补家用。儿子上学,还要买房,这一切的一切,确实是实际问题。后来,郭丽丹把想法试着告诉了爱人和婆婆,没想到爱人和婆婆都很开明,非常支持。于是,她拿出多年的积蓄,买来锅碗瓢勺,米面油盐,利用自己做生意租赁的一间房子,在她的倡导和发起下,曹景尧、陈丽娟、邢广华、王丽红等15名社区志愿者积极响应,2014年8月1日,临颍县首家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就这样成立了。服务对象主要是附近社区居住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环卫工人、残疾、智障人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务时间为每天早上四点半至七点半。经费来源为社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自愿捐赠。

       每天早晨四点半天还未亮,社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从四点半开始准备早餐,到七点半供餐结束,从熬粥、和面,再到蒸馒头、炒菜等多套工序,每天要忙三四个小时。不论晴天雨天,冬天夏天,志愿者们都雷打不散的在这里“值班”,毫无怨言地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奉献爱心。

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社区服务站顺利开门并运行到现在,背后还有更多志愿者的付出。刚开始,到这里来吃饭的人并不多。半个月后,来吃饭的人多了,从十多人,增加的30多人、50多人,目前已到达100多人。义务服务的志愿者人数也扩充到现在的300多人,其中固定志愿者就达50余人。每天,志愿者志愿轮流值班,共同维护爱心粥屋这一座温暖的“爱心岛”。爱心志愿者曹景尧是县行政服务大厅的一名干部,2008年曹遭遇了一次比较大的车祸,右腿骨折,右眼几乎失明,并落下终身残疾。为了使社区服务站这棵新发的“幼苗”茁壮成长,惠及更多的弱势群体,曹景尧确实倾注了不少心血,他帮助服务站建账目,定制度,出主意,提建议,与志愿者们共同商讨办法,研究谋划爱心规划。他在每月拿出一定数额资金捐献到爱心粥屋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动员和感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徐喜胜、李春天都是曹景尧的朋友,当他俩得知临颍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的消息后,专程从郑州赶来,送来1000元现金和一面锦旗,以表达他们对临颍爱心粥屋的关心和支持。为给这里的志愿者鼓劲打气,2015年元月,曹景尧还拿出一部分现金,以爱心粥屋的名义,专一买来粉条和老陈醋,发放给在这里辛苦行善的志愿服务者,使这些“爱心大使”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据统计,自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开张以来,曹景尧累计捐款就达近2万元。

       62岁的李麦妮,是服务站的一名老年志愿服务者,本来这个年龄正是她颐养天年的时候,但她不顾年老体弱,不论酷暑寒冬,每天早上都坚持在爱心粥屋做饭,从不叫一声苦和累。李麦妮说:“我每天为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做点事,觉着心里高兴、舒服、踏实。”年近40岁的陈丽娟和张晓亚是同时加入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志愿者的一对年轻夫妇。陈丽娟在县实验小学上班,张晓亚在县电视台上班,两人的工作也都很忙。张晓亚的母亲还患肝腹水卧病在床,家里负担很重。为了家庭和奉献爱心两不误,每天早上两人天不亮就早早起床,在安顿好母亲后,再来到爱心粥屋做义工,精神实在可佳。刘文典、王丽红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俩也是最早加入爱心粥屋志愿团队的。刘文典是县人事局正科级干部,王丽红是颍川社区的一名职工,两人除每天早上到爱心粥屋做义工外,每次为爱心粥屋捐款都是第一名,而且捐款最多。邢广华是县中医院的一名年轻职工,做得一手好菜,去年8月加入志愿服务者后,就一直在服务站(爱心粥屋)当起了“大厨”,每天早上他做的花样不同饭菜大家赞不绝口。为了更好地为环卫工人这些弱势群体做件事情,2015年8月,邢广华还专一购买了测量血压仪器和测血糖仪器,定期免费为环卫工人、智障老人等弱势群体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建立档案。一位环卫大妈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的说:“孩子啊,你不但为我们这些被社会上瞧不起的扫地工炒菜、做饭,而且还为我们量血压,测血糖看病,比俺的亲儿子都想得周到啊”!还有一些志愿者,不但自己经常到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帮忙,还带动家人参与进来。比如王军、史光明、娄军涛、闫青山、张惠芬等,他(她)们几乎都是全家上阵,每天在这里当义工,从没一句怨言。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积聚生活中的每一份小爱,融汇成爱的洪流,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爱的使者。对同学的爱、对单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哪怕一个小小的帮助、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轻轻的安慰,都是一种小爱,在他们身边传递,温柔的、绵绵的,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爱心人士提供强大支持

       随着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的影响越来越大,前来就餐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志愿者们乐意看到的,但开销越来越大。钱从哪儿来?这对服务站(爱心粥屋)来说是个生死考验。

       再难也不能让服务站(爱心粥屋)关门。面对困境,志愿者们没有放弃,你50元我100元地向爱心粥屋捐款,有的还买来米面。为了帮助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渡过难关,许多志愿者还发动亲戚朋友捐款;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也常常将自家的米油和青菜等捐给爱心粥屋;一些爱心人士也慷慨解囊,有的甚至不留姓名,放下钱和物品就离开了。县慈善总会副会长郭子民带着“临颍县社区服务站”的牌匾来了,本人还捐出1000元现金;县工会发动全县15个单位工会向爱心粥屋募捐资金28285元;中房燃气公司经理到了,她将1000元现金直接交给了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临颍县建业集团也来了,他们送来了1000斤大米。还有北京21世纪公益基金会、县民政局、文明委、团县委、电视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团体和爱心人士,有的送来了现金,有的送来了白面、蔬菜等,有的送来了关爱。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一位叫李满昊的小朋友还拿出了自己仅有的11元压岁钱。有一位经常在服务站爱心粥屋吃早餐的环卫大妈刘新民,也捐出了20元现金,并特别交代:“是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们感动了我,虽说我捐的钱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吧!”。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在朋友圈开展了“为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每日一捐”活动。活动形式及内容是:由爱心人士每天为一个环卫工人和留守老人等发放一个爱心馒头,爱心人士利用爱心粥屋微信平台,每天每人自愿捐入爱心微信红包1元钱。其目的就是为爱心人士提供一个助人、行善的公益平台,让人人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为文明临颍增光添彩,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使爱心捐款公开透明,社区服务站抽出专人,每天对收到的爱心红包进行拆分、统计,登记造册,专款专用,并在微信上公布爱心捐款名单和金额,接受社会监督。

       2015年9月24日,社区服务站在临颍老城西街又开办了第二家免费爱心粥“姊妹”屋,实现了爱心服务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凝聚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正气。据统计,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开业两年多来,免费就餐的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人员已达5万多人(次)。  

       为让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吃饱吃好,他们的早餐从周一到周五基本不重样儿,白菜豆腐、萝卜粉条、土豆、冬瓜、胡辣汤等轮流提供。腊八节、端午节、八月十五等节日,还专门改善生活,犒劳这些弱势群体。伏天,为他们发放毛巾、藿香正气水等。

       再简单的事情重复一万次就不简单,再普通的小事日复一日地去干就不普通。每天的凌晨四点,坚持来粥屋做饭、洗碗、收拾桌椅,不厌其烦、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支撑他们坚持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没放弃,不折不挠,坚持到底,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社区服务站的爱心义工完美地诠释了志愿者三个字的真正内涵,他们身着的红色志愿者服装成了寒冷的冬日里那一缕缕最绚丽的阳光。

       在此基础上,社区服务站还拓宽了服务领域,并向郑州孤儿院和养老院捐赠各种衣物400多件;走访慰问了王孟乡北宋村、陈留村、张庄村40户贫困户,送去现金以及大米、面粉、食用油价值4000多元的生活物资。

大爱善举赢得社会认可

       志愿者无私的爱心和规范的管理成就了临颍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14年9月临颍县爱心粥屋荣获临颍县慈善总会爱心人士奖;2014年12月,临颍县爱心粥屋荣获《漯河市十佳市民》荣誉称号;2015年11月荣获南阳市宛城区万佛苑志愿服务协会优秀服务团队;2015年12月荣获第四届河南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2016年1月荣获漯河市首届青年志愿者风采大赛集体三等奖;2016年10月荣获临颍县人民政府第一届“临颍慈善奖”先进组织奖。爱心粥屋负责人郭丽丹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慈善先进个人、被漯河市人民广播电台评为2015年最佳志愿者、2015年漯河市首届青年志愿者风采大赛先进个人、感动漯河2015年十大年度人物、2016年漯河市十大孝子等荣誉称号。爱心粥屋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慈善公益报》、《河南经济报》、《漯河日报》、《河南豫民网》、《漯河网》、《漯河文明网》、漯河电视台、临颍电视台、临颍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目前,临颍县社区服务站(爱心粥屋)已经成为临颍乃至全省、全国传播正能量的一张名片,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临颍县电视台特约记者 刘风明

豫民网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