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青铜器与原始瓷跨越时空的南北对话:正在展出的《南北辉映 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与浙江原始瓷联展》是杭州博物馆2016年下半年大展,由杭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主办,展出文物共计14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就有27件(套),部分文物还是首次与公众见面,以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河南与浙江,虽山阻水隔,却是组成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两块地理拼图。原始瓷与青铜器,虽材质迥异,工艺有别,却是凝聚距今3000多年前商周文明的两大物化载体。展览的序厅是一次青铜器和原始瓷在器形上的对比,8件青铜器与同样形制的8件原始青瓷同置于一个展柜,交错展出,在形态各异、来源不一的盘、豆等器皿中,通过纹路、形制等可见原始青瓷对青铜器的仿制,尤其是对青铜礼乐器的模仿。 作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包括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在内的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本次展出的两周青铜器全面展现了青铜工艺之美。地处南北交界的吴国“勾敔夫人墓”出土的青铜器,很好地展现了南北方的文化交融。 “勾敔夫人墓”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发掘于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固始县,其中出土的3件车舆(古代轿子)在当时是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结构复杂。“勾敔夫人”是宋景公的妹妹,这位来自北方的公主嫁给了吴国国君。本次展出的展品包括9件成组的列鼎、9件一组悬挂的编钟,三足带盖壶、乳丁纹盒、提梁盉、青铜勺等。其中一件镶嵌红铜的方形青铜豆(古代盛放食物或酱料的器皿),工艺甚是精美,红铜镶嵌进青铜器上,并打磨平整,用红铜装饰的小龙在青铜豆上栩栩如生。 九鼎的传说在中国由来已久,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以来的礼制基础上,等级宗法制度更加持谨森严,有资格享有九鼎的只能归属于天子。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蜂起,诸侯公卿僭越之举逐渐普遍。现场展出的一组壮观的九鼎八簋九鬲便是这段历史的有力佐证。这26件青铜器物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土于郑韩故城。郑韩故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是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这套九鼎八簋也是当年震惊国人的春秋时期青铜重器。这组器物的集中出土体现了该时期青铜艺术的高峰,也暗示了墓主人地位和身份的特殊。 再看出土于河南泌阳的春秋昶仲匜和蟠龙纹青铜盘,这是一组两件的精美青铜盥洗器,为一级文物。两周时期的贵族生活较为高雅,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用青铜器。匜内盛有水,为注水器,贵族洗手时,侍者将水倒在贵族的手上,下面的圆盘是盛接水的器物。从这件盥洗青铜器上可见当时贵族生活的高雅和“沃盥之礼”。
来自: 华夏收藏网 ;胡刘伟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