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李江,女,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上海文交所书画交易中心艺术顾问。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艺术专委会委员。四川东坡书画院院副院长,四川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成都画院画师。四川博物院享受政府津贴优秀专家。为第一个受邀在德国城市留下手模的中国艺术家。 作品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首届、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大展”, 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第四届世界妇女联合会首届女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大展。获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第九届全国人口文化奖”美术类二等奖(国画最高奖)、第八届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国画最高奖)。获“2001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展”荣誉金奖,“第十四届中韩书画名家交流展”金奖等奖项。曾任全国“群星奖”四川地区评委。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称号。曾由政府派遣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并举办联展、交流。应邀赴日本、欧州、香港举办联展和个展。中国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国外元首等曾收藏其作品。《美术》杂志、《荣宝斋》期刊、《美术报》,香港明珠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曾专题介绍其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文艺出版社等为其出版个人画集。
《好花红》
柳暗花明又一家 一一谈李江的“新水墨”
观察一株花草的生长,眼睛看到的是它的枝叶生长,眼睛看不到的是它的根在延伸,叶茂是因为根深。李江的画一变再变,不断展现出自我新意和时代的审美风貌,这是她学习传统,师法造化的结果。她的早期绘画作品展示传统水墨艺术的比较多,称之为“传统水墨”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她的绘画进入她的“新水墨”时代,这一时期的水墨注重对线的塑造,融合了构成、对比、排列、组合等因素,为画面主体因素增添了新的审美生机,展示了一道风景、一段情绪,一纸烟云和一种境界。画有常理,而无定法,这个“常理”就是属于中国文化范畴的笔墨精神。
一道风景
李江是一位关注生活的人物画家,她大场景的绘画作品,如《花间》(240*122cm)、《春满凉山》(142*120cm)、《日出日落》(120*120cm)等,都是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她不惜用浓烈的色彩组合,声音嘹亮地歌颂那些创造生活的人们,展示一种丰收的景象,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题材的革新,带来了表现手法的革新,画面的节奏加快,色彩亮丽饱满,人物形象在写实的基础上有了夸张,变形甚至抽象的因素,代表的是一种幽默、欢快和张扬的生活姿态。她的“新水墨”绘画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同时,还揭示了一种正能量的精神生活。这些元素融化在她的作品中,灵动而又妙趣横生。 《夜曲乡谣》
一段情绪
读李江的画,我首先把她当成了一位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上,善于思考历史和现实的作家,她的绘画是她智慧、思索、昭示、展望的生动记录。她的画总能够抓住一点生活中的“什么”,揭示一点“问题”,带给很多混沌的人以清醒。这就是幽怨与乐天,散漫与严谨,倦怠与激昂,性情与理智等等多方面构成的李江,她的画和她本人的个性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她的《清风引梦到荷塘》(135*68cm)、《有闲时候》(135*68cm)、《六月荷香》(135*68cm)等一系列情绪化的绘画。在这些绘画作品里,很清晰地展示了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渴望“有闲”、“清风”、“荷塘”等相对安逸的生活,来放飞自己的精神。艺术家是需要这些食量来供养自己的。在笔墨安排上,她采用了不连贯的墨块和线条,在有意无意间完善着画面的节奏和意境。这是李江的侧面生活,是她心理世界在生活中的映照。 《女儿忙》入选第九届国展
一纸烟云
很多画家和美术评论家三句话不离本行,开口必称“笔墨”,好像一幅内涵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就仅仅是那点“笔墨”在支撑。笔墨不是绘画的唯一,而是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色彩、图式、境界、精神等等。李江的绘画重点强调了笔墨,但是她似乎更重视那些笔墨纸外的辅助性因素,在画面的边角或背景上很随意的一点布局,顿时笔墨的位置便突显出来,衬托是她运用笔墨的一个特点,她的画近看有结构,远观有层次,这是艺术欣赏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视角问题, “字画怕上墙”,画面很多好的,美的元素,就是因为一“上墙”便消失了,我认为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七月流金》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
一种境界
画家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的手段倾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李江那跌宕起伏的个性在她的画面上尤其鲜明,泼辣沉着的水墨,倔强柔美的线条,再加变化丰富的色彩共同构成了她绘画的精神境界。所谓的境界原本是一个虚无的东西,这当然要靠画面上的因素为媒介,让我们去通过这些媒介来感受精神和境界的存在。虚无者总是离开画面谈境界,而吴冠中先生所谓的“风筝不断线”之“线”就是境界的媒介。她的笔墨淋漓是一种精神放怀的境界;她的荷花勾线留白,几点淡黄点厾花蕊是一种散淡高洁的境界;她的人物身边碎花烂漫,飘飘洒洒是一种和风醉舞的境界。她的艺术境界来自于画面的气象,绝对不是一种虚无的臆造。近年,李江进行了笔墨塑造的探讨,注重笔痕墨迹的自主化、精神化,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笔触和肌理。如《春华秋实》(224*139)、《山里姑娘山里娃》(135*68)等被她称之为“新水墨”。她的“新水墨”绘画,有格调,有境界,打破了“新”艺术所不可避免的浅薄与艳俗。所以,在这一点意义上,我更愿意称她的绘画风格为“新水墨主义”。没有“主义”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看来是不可取的。画不“主义”,则无以载道。道之不存,画又何益?李江的绘画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文化的“道”。这是她艺术的一种高度。 《槐花开》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李江画画很刻苦,这几年她又游历四方,拜师访友,遍览中外古今之文化遗存。她笑着走着,风尘仆仆而来。李江不但在国内大展屡屡入选获奖,还曾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俄罗斯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访问交流办展,并且,成为第一个在德国城市留下手模的中国艺术家。 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付出和艰辛,我相信她的绘画会越来越好的。潘天寿老爷子有一句话“中国绘画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同西洋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画的自我取消”。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消解的时代,老爷子的这句话就更加重要了。 坚持画画,坚持做一个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吧,李江。 康征撰文于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 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春到凉山》获文化部等国家九部委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银奖
名家点评
观李江画作,贴切自然、格调清新、色墨精妙、颇具美质。这些独具风格的作品,使李江成为川西风情画的代表性画家。 ——孙克
——陈履生
《羌笛声声》
李江的画有男子气。 在审美上有现代追求,很有现代感;同时,在语言上又没有放弃传统笔墨的底线。 ——韩国榛 《李江风范》 女画家李江,生活中往往遇事糊涂,而执笔则心中有数,下笔从容不迫,游龙走蛇,形象跃然纸上,此真画手也。 ——顾森
《花间四条屏》
在当代女性画家的作品中,李江的绘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李江的中国画,是当代文化语境的产物,是综合素质与复合型修养的体现。特别是李江近年创作出有宿墨效果的新水墨画,生发出笔墨齐下的效果;在疏与密、浓与淡、虚与实的笔墨中,节奏与生命合成一体,生命与韵律合成一体,画面空灵优美,飘逸抒情;笔墨自由、随意淡泊、清新自然又精致典雅,是对传统人物画规范的一次突破和颠覆,形成了画家个人的写意风格。……. 质言之,李江是时代转型中成熟的女画家。 ——徐恩存 李江长期在博物馆工作,耳濡目染,她的绘画中时不时地显露出非绘画的艺术元素,这些元素融化在她的作品中,灵动而又妙趣横生。她创作的佛像人物釆用书写的笔法,抑扬顿挫,几乎是一气呵成,用笔出神入化,这样的笔意塑造的人物同样是富有神釆的。她的「水墨观音」系列,观音形象雍容大度,但又非常人格化,不造作,不伪饰,她笔下的观音就是活生生的"人",有人间趣味,文静如水。 ——康征
《春华秋实》
李江关心的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女性的外在美,她关心得更多的是她们的精神世界,她们的生活及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她的大多数作品中,女性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春花秋月的感叹,对诗情画意的专情,她善于把女性与自然相比类,展示女性的美好,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她都惯用自己的爱心去体味、去感悟、去吸取、去表现,让它们渗透着女性爱美的天性,汇融着对事物的细腻感觉,从而构成她的创作系列。 ——林木
《绣面芙蓉》
在李江的文章里,看到的是文脉清纯高雅,展现出了艺术家特有学养和才情。李江绘画艺术成就的凸显,就是厚积薄发的展现。他的作品是多思善感的学识内涵的外在显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感受到了自然和秀美的天籁般的和谐统一。 ——李人毅
《留我花间住》
李江是一个对生活、对艺术都充满着爱和激情的画家,她的自然之作既不是心血来潮,逸笔草草,也不是刻意苦求,故作姿态。她既有写实性工笔画的深厚功底也有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更有对艺术的执着和多年的积淀。这些作品代表着她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的领悟,是画家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自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性和风格。作品以凝练灵动的笔墨,显示出其娴熟的艺术功力,创造性的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达手法、历史人文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无一不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钱来忠
《仙乐韶华》
李江无疑是当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值得注意的女画家。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人物画创作方面硕果累累。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这位来自四川西部小城的女画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独特的艺术感受确立了一种清新明快的画风。这种画风是如此自由,以如此酣畅,如此细腻,如此富有诗意与激情,让人过目不忘,激动不已。如果说,川西风情人物画系列的创作只是李江的艺术创作借助的一个平台,那么,她精心构建的这种极富抒情意味的绘画语言,把一个善于张扬个性,善于传达现代人生存休验的女性情感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田旭中
——施旺克(德国)
《邀月》 《芙蓉忆》 《果果》
来自: 搜狐 ;胡刘伟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