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2017年2月9日郑州市金水区豫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科技社区计生协联合郑州市新希望职业培训学校在科技社区邻里中心开展了一次“包营养汤圆,闹健康元宵”活动。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为了让大家能够健健康康闹元宵,活动特意请来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王老师指导大家如何包营养汤圆。活动开始前,社工请参与活动的其中一位居民带领大家回顾了一下上次王老师教大家做的香菇鹌鹑蛋。王老师用自己的耐心与专业知识就如何能包出健康有营养,美味又好吃的汤圆对参与活动的居民进行了细心指导。如何和面,哪些馅更健康营养,各种馅的比例调配,老年人应该注意什么,各种病患应该注意什么,参与活动的居民在下面听的认真,讨论的火热,场面温馨又热闹。接着参与活动的居民开始按照营养师之前的指导开开心心包起元宵来,包完元宵之后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煮元宵、吃元宵环节了。 本次活动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继承与发展,更有利于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互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也让参与活动的居民掌握了一项健康实用的美食技能。 营养师耐心讲解 共包营养元宵 社工与居民共享元宵
原作者: 张文成 豫馨社工中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