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急诊医生是与死神赛跑的选手,那么杨平医生则能算得上田径场上的博尔特。因为患儿家长觉得:“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她手中是件放心的事情”。 杨平是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一线15年,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诊治了数以千计孩童。 早晨不到7点,就有家长抱着孩子过来找杨主任看病。 “孩子别怕”,问病史、查身体、开检查检验单、开药、讲解用药方法、叮嘱护理事项……面带微笑,她处理了所有的事情。面对家长的感谢,她却说“谁家孩子生病了,当家长的不着急啊!我们医生就应该多站在孩子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力尽早地救治和看护好孩子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次见到她时,是八点一刻,儿科病区。杨平正在病房里查房。“坚持每天查房,是我们科室的老传统。即便是放假,她也会到病房里查房,总觉得这样心里才踏实”儿科护士长齐聪慧介绍说。 孩子别怕,不凉,孩子别怕,输输液用上药病才会好……昨天【医务最美瞬间·随手拍】报道里,她给出的是温情,更是大爱。此刻,她给出的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感动呢?尽力尽早救治,尽心尽力为孩子心理才踏实! 儿科接诊不仅要求医生快速精准地检查患儿,且保证不能出任何差错。对于这些,她有她的坚守:既然选择了做儿科医生,那就必须对孩子负责,把每个患儿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是的,她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连拿听诊器为孩子听诊时,还要用双手把听诊器捂热了再放到孩子的衣服里!可见,她真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的。 儿科俗称“哑科”,幼儿在看病时,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差,根本讲不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使得诊治难度增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儿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术。对此,长年一线从医的杨平主任介绍,干儿科医生,需要细致观察,也需要非凡的耐心。孩子病情蛛丝马迹的变化,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儿科的医生和护士必须时时刻刻待岗。 2016年第一场大雪的后一天,下午五点五十左右,刚下过的大雪让外头寒冷刺骨,忙碌了一天的杨平准备下班,诊室走廊上匆忙的脚步声让她在诊室里多呆了几分钟,果不其然,患儿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看病:“杨主任,孩子高烧40度……”, 孩子四岁半,是杨主任的老病人。“啥时候开始发烧的,其他还有啥症状……” 在和家长的交流期间,她完成了对孩子的查体,安排好查血和胸片检查后,验证了她的诊断——支气管肺炎。“别着急,和你们去年一样,住院治疗几天就好了……”安排孩子入院后,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多。当晚,天很冷,夜很黑,而这位医者却最美! “良好医德、超常事业心、忘我敬业,看到患儿康复出院,是她最高兴的时候,她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科室里的医护人员对她最中肯的评价。“自己是一个简单的人”这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或许正是因为她有内心有爱,以身作责和全心全意做好患儿的康复、治疗,才换得了广大患儿家属的放心安心,精湛技术和阳光般温暖的爱,她不仅把“温暖”带给了每一个患儿及其家长,还把温暖带给了整个儿科,送进了每个接触到她的人心里。 姓名:杨 平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儿科主 任 专业:儿科 简介:从事儿科工作15年,曾在郑大一附院、郑大三附院专修儿科、新生儿专业,能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熟练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并能准确诊断溶血尿毒综合征、川崎病、肾病综合征等儿科疑难病、复杂疾病。擅长小儿鼻窦炎、疱疹性咽颊炎、急性感染性喉炎、咽结合膜热、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肠炎、秋季腹泻、出疹性疾病(幼儿急诊、麻疹、风疹、水痘、甲肝、腮腺炎、手足口病),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新生儿黄疸、吸入综合征)等。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来自: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赵子君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