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金融频道 热点 查看内容

上市公司再融资套上笼头:河南两家公司再融资生变

2017-2-23 19:39 |原作者: 李霞 | 评论: 0|来自: 中国搜索河南

摘要: 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近日,证监会宣布修订再融资规则,用多项硬规定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设限,清扫市场乱象。客观看,上市公司“金融化”特征在近几年越发明显,再融资规模快速膨胀,更不乏编项目、炒概念 ...

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近日,证监会宣布修订再融资规则,用多项硬规定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设限,清扫市场乱象。客观看,上市公司“金融化”特征在近几年越发明显,再融资规模快速膨胀,更不乏编项目、炒概念的疯狂。而新规多维度的引导与规范,不仅卡住了上市公司“避实就虚”的惯性,也让企业融资的市场行为更为合理,助力营造健康的投融资市场。

新规发力,河南两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生变

“再融资新规,对生态进行了重大调整。预计会有超过百家上市公司面临取消或修改定增计划,不少行业人士这几天都在集体加班呢。”2月20日,一位券商人士如此向记者表示。他口中的新规,正是去年就在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再融资新规。而如今,这则影响大量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则,在一片不安中落了地。

近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同时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下称《监管问答》),从定价基准日、发行股份比例、融资时间间隔、融资必要性等四个角度,明确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规则,以重拳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目标直指过度融资、差价套利等行为。

受到新政影响,我省多家上市公司已开始终止或修改定增方案。轴研科技2月21日发布公告,公司将依据最新监管要求尽快完成交易方案中募集配套资金定价方案相关内容的调整。多氟多则在2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根据新规,决定终止筹划非公开发行股份事宜。此外市场上包括应流股份、博云新材、航天发展、联创互联、兴业证券等公司,也开始终止或修改定增方案。

“这是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一次正本清源。”一家省内证券公司投行人士刘先生认为,自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市场再融资制度以来,由于其条件宽松、定价机制灵活,逐渐成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品种。但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定增等手段,脱离主业发展,甚至编项目、炒概念,脱实向虚迹象明显,造成资金的闲置与浪费。

上市公司有多青睐非公开发行?一组数字或可看出:截至2月16日,证监会排队审核的再融资项目总计384个,其中公司债1例、可转债14例、优先股2例、配股10例,而非公开发行项目有357例,占到了总项目的93%。

调整再融资“失衡”,压缩短期套利空间

“上市公司融资已出现结构性失衡,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等融资方式,已经沦为非公融资的‘配角’。”刘先生称,定增的“火热”,已让股票市场融资的基本功能发生扭曲,而其中套利现象的频繁化,更损害了投资者以及市场利益。此时出台新规,正在于遏制这种不健康现象。新规将对上市公司融资冲动形成约束,引导上市公司更加理性地规划融资需求。“而‘疏堵结合’的做法,也让上市公司开始考虑更多融资方式,有利于改善市场融资结构。”

“定增市场最大的套利空间,就是发行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的价差,将这个空间拉平,就压缩了套利空间。”一位私募人士如此看待新规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

他表示,目前多数上市公司定增,采取的是董事会决议日作为定价基准日这一方式。由于从董事会、股东大会召开到实际发行完成,往往超过半年,有着很大的套利空间。他举例,如一家公司采取董事会决议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定增每股价格10元,数月后炒作概念,拉涨股票,二级市场股价涨至30元,少部分人就可因此套取大量利益,对于市场的公平性造成很大伤害。

河南证监局一位人士介绍,定增虽主要面向的是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特定投资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往往过分关注价差,使资金流向以短期逐利为目标,忽略公司的成长性和内在投资价值,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长期资本的形成。“套利资金会选择在限售期满后集中减持,对市场形成冲击,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事实上,早在新规发布之前,监管层就已开始不断鼓励上市公司在定增定价过程中,采取发行期首日作为基准日。但由于并非强制制度,大部分公司的定增项目,依旧使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这一方式。上述私募公司人士坦言,目前披露但未报会的近百个定增预案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采用“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其他均不符合新规要求。“在受价差助推的定增环境中,折让空间大的项目,甚至会获得数倍于融资规模的资金参与申购,而不是看项目。”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正因此,在《实施细则》中,改革了再融资定价机制,明确仅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该私募人士表示,从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定增的实际发行价格与市场差距已开始逐步缩小。此举可引导投资者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内在价值,将资金投向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明泰铝业曾一年累计买理财14亿,“无效”圈钱将受遏制

在断绝套利空间的同时,遏制上市公司“圈钱”不务正业,也是此次新规的硬手段。

《监管问答》明确表示,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此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举例上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其中,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同时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此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

“这一限制,旨在打击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倾向。”郑州一家券商公司负责人称,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融资的倾向,通过频繁、大额融资,进行超需求融资,在募集资金到位后,却进行长期闲置或通过变更用途,再融资金使用率低下。而融资设限后,上市公司将更加审度融资方案。“让每一次融资都能对未来布局起到有意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再融资制度,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不得持有大量财务性投资。这被市场人士解读为上市公司要将融资资金用于做大做强主业。

一位市场人士就表示,目前部分上市公司,“一方面账面上有大额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又向市场融资要钱,市场资金没有真正流入实体经济,融资意义何在?”唯创咨询分析师宏晨说。

以理财为例,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有767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金额达7628.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0%。而自进入2017年至今,仅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数额,就已突破700亿元大关。

在理财资金的来源中,非公开发行募资是最主要的渠道。以明泰铝业为例,该公司在2016年一年间,购买了19次理财产品,使用非公开发行募资购买的为12笔,使用首发募资购买的为7笔,累计金额达到了14.2亿元。

而就在2017年1月初,其又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公司称是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为公司股东谋求更多的短期投资回报。

宏晨认为,给再融资设限,可以引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发展实业,避免资金无用化;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上市公司转向发行可转债、优先股等品种进行融资,平衡融资结构,减少上市公司融资的随意性。

壳资源大缩水,股市或现大变化

“定增理应收紧。上市公司本就不该发这么多。”部分受访者表达了这种看法。上述投行人士就坦言,定增对市场吸血过度,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失去活血。

数据显示,仅2016年,两市再融资规模就已达1.70万亿,从2006年制度实施以来,10年总计融资规模则突破了6万亿。而最“缺钱”的IPO,在2016年的总金额则仅为1388亿,10年总计融资规模2万亿左右。而在2017年的头11个交易日中,28家公司合计抛出了总额高达1800亿的非公开发行方案,这一金额甚至超过了2016年A股IPO的募资总额,倾斜情况加剧。

该人士认为,监管层的目标在于规范定增市场,促进再融资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限制定向增发规模,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将有利于二级市场资金流出,并可将部分专门从事定增认购的资金转移至二级市场。而理顺定增过程中的各种套利与投机炒作行为,则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长远利好于二级市场。

此外,随着顶层对于房市调控政策的日益趋紧,资金开始向股市流入,而养老金、房市资金入市的过程中,投资者也需看到市场足够公平、稳定。“再融资新规无疑是向公平正义迈出了一大步,也为资金入市扫除了障碍与顾虑。”

需要注意的是,在经历多项政策调控后,价值已所剩无几的A股上市公司壳价值,恐在新规之下变得更加“廉价”。刘先生指出,以中小创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实施兼并收购、资产注入等“体质增效”行为,一直享受着高估值。规则调整后,上市公司这种具有发行有价证券的准金融机构功能被大幅抑制。加之IPO提速的影响,支撑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创公司高估值的背后逻辑遭受重创,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想象力被抑制了,高估值还会有吗?”
据证监会信息,下一步监管层还将继续强化再融资发行监管工作,督促保荐机构梳理在审项目并开展自查。规范募集资金投向,继续加强监管理财产品等资金参与非公开发行认购,强化证监局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现场检查。

也就是说,在约束上市公司外,监管层已向整个行业发出“规范令”。宏晨认为,目前新规发布时间较短,市场对其具体影响和应对方式仍然存在分歧。但新规从多个维度引导投资者关注价值投资而非短期逐利,明确募集资金用到实处,将明显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投融资市场,真正实现脱虚向实。“从投融资心理到环境,A股市场恐怕会出现大变样。”

(中国搜索河南)
来自: 中国搜索河南 ;原作者: 李霞 朱亚康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