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亲,你知道啥是脑动脉瘤不? 那当然,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血管瘤。血流压力越大,发生破裂的危险就越高,一旦破裂,其致死致残率特别高。 你看,这么危险的事省直三院东院区导管室一样“hold”住,近日在血管机Artis zeego “机器人”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取得圆满成功。 呃,好吧,现实版的《滚蛋吧肿瘤君》啊……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动画图) 详情: 患者王某,男性,66岁,因颅内出血,昏迷不醒。主治大夫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急查脑动脉CTA,显示在基底动脉尖部有一瘤样突出,考虑动脉瘤,为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随后管床大夫就联系了导管室介入团队,进行脑血管造影以及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经过周密详实的术前准备,手术在东院区导管室进行。术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一根导管从股动脉内插入,沿着腹主动脉上行,选择性进入到基底动脉瘤体处,术中应用了Artis zeego“机器人”的 3D血管成像技术功能,把基底动脉以三维立体方式清楚显示出来。 术者通过鼠标调整三维图像,找到一个合适的进行动脉瘤栓塞的角度,反馈给“机器人”,然后自动调整到这个工作角度,这就大大方便了介入治疗路径的寻找,然后依照在这个工作角度下的DSA图像,术者轻松安稳的把弹簧圈放到了瘤体内,再次造影显示,瘤体内无造影剂充盈,确认弹簧圈填充的非常完全。手术过程一个小时,平稳顺利完成。 据放射介入科陈清亮主任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开颅夹闭术为动脉瘤治疗的经典方法,不论动脉瘤的大小,只要引起任何的神经症状的病灶,绝大部分可进行手术治疗。这一治疗方法疗效已受到肯定, 且复发率低。但由于这种手术方法需要开颅,创伤较大, 而使脑血管和脑组织易受到创伤,是一种侵入性的、 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操作方法。 介入治疗是从动脉内用特殊合金材料做的金属弹簧圈从里面把动脉瘤填塞起来,这样血流就进入不了动脉瘤,动脉瘤瘤壁就不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 也就不会再出血。其特点就是微创,病人术后恢复快,像病人王某,术前情况不太乐观,所以采取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正确的选择。 小贴士 我院介入科隶属于大影像科,由医、技、护三个小组组成的介入团队。近几年来,随着医院对科室高端设备的投入以及在陈清亮、刘邵坤、吴建青等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对于临床各类血管内、非血管内腔道的介入诊疗,已作为常规业务开展。
来自: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原作者: 陈亚伟 赵子君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