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屡次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7年,应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后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风险浮现会聚态势。总体而言,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多个传统产业产能多余,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而部分金融部门资金“脱实向虚”,引发市场波动,也增加了新的风险隐患;少数金融机构违规违法操作,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同时,打着互联网金融等幌子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行为屡禁不止,影响社会稳定。从深层次看,我国金融机构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逐渐裸露,金融监管体系还未能更好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而在寰球化时代,国际经济与金融不稳定因素也轻易倏地传导到国内。 金融发生于实体经济,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施展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备金融危险是促进经济连续发展的重要基本。对我国而言,2017年是深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要害一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刻推进农业供给侧构造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和增进房地产市场安稳健康发展被列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四个发力点。金融要加大对这些范畴的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在支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方面,要发挥金融对行业企业的引导、约束作用,将支持去产能与防范化解风险相联合,及时应对去产能可能引发的信用违约风险;支持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艰苦的优质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切实下降企业杠杆率;等等。 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金融业应在“两权”抵押业务模式、产品工具、风险掌握和配套支持办法方面加快创新,合理肯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同时与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沟通与协调,配合做好“两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踊跃参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乡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两权”估值及资产变现处理公平合理。 在支持振兴实体经济方面,促进资金“脱虚向实”、实现产融结合是银行业缓解实体企业融资窘境、促进本身转型进级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大批资金流向房地产、证券投资与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2017年,金融业要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改良和加大实体企业的金融供给。2月25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新闻发布会上泄漏,央行正在牵头制定资产治理业务监管的统一方法,这是防范风险的一件大事。 在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今年热门城市降杠杆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将是房地产市场的两大重点工作。金融是树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关键支撑,要依照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相关要求,增强房地产市场研究,完善信贷政策,公道掌握信贷投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之,金融必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源,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和服务。当然,这并不意味简略地增加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投入,更不是让资金全体流入实体经济。最基本的仍是要振兴实体经济,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之道。 (河南金融网)
来自: 河南金融网 ;原作者: 雯雯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