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媒体报道了“床上老师”封丘县荆隆宫乡顺河街村村民徐彬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在新乡高铁东站乘坐高铁进京做手术的事件,在列车上,徐彬还受到了列车长与列车员的悉心照顾。爱心的接力,使得这位卧病在床22年的老师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感动之余,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这件事的特殊之处,在于主人公徐彬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爱心人士。在身患疾病、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徐彬身残志坚,他利用自己的所学开办辅导班,常年为村里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这种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的精神令人唏嘘感动。在得悉这位“床上教师”有站起来心愿之后,身边的好人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又纷纷解囊捐助,凑够了前期手术的费用。进京手术变成现实,爱心的阳光真正照进了梦想。事实证明,助人者自有人助,爱心是双向流动的。 爱心,还会有回响。2月21日,我市新航医院护士周晴在由河南省卫计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的《医务最美瞬间随手拍》评选活动中荣获“医患和谐奖”。当路遇病倒街头素不相识的病人,怀有身孕的周晴双膝跪地勇于施救,体现出高尚的医德。周晴成为“网红”,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参与投票的网友有数十万之多。 爱心,孕育善行。不久前,新乡连续10次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2244名无偿献血者分别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银铜奖,40名志愿者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是国家对无偿献血事业最高规格的表彰,这是对新乡无偿献血活动的肯定与表彰。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新乡市民浓浓爱心的叠加与积累的结晶,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素养的鲜红呈现。 爱心,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1300多天免费早餐,”在新乡市人民公园附近的免费早餐供应点,红旗区东街办事处环卫工人蔡秀荣说,“一荤一素两个包子、一个鸡蛋、一包牛奶和一杯热粥,比在家里吃得都好。”为清洁工人送去可口的早餐,营造家一般温馨的感觉——这个由新乡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发起的新乡“免费早餐”公益项目从2013年4月1日启动,坚持至今,已覆盖全市4个主城区的6个送餐点,累计送出价值60多万元的免费早餐,温暖了清洁工人这个特殊群体,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也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乡涂上了一抹温暖的底色。不久前市北街小学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压岁钱为环卫工人送去爱心早餐,实现了爱的传递。免费早餐,已经成为当下文明新乡的一个代名词,是文明新乡的一张温馨名片。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爱心如潮暖牧野。路遇车祸,好心小伙让寒风中的老人和孩子坐到他的车里等交警;小老板帮助贫困老人卖手缝沙包,一干人纷纷争购献爱心;54岁医生跪地俩小时成功手术;64岁老人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祖孙俩;新乡小伙飞机上参与抢救外籍昏倒女子;……翻开报纸、打开手机,关于新乡好人好事的报道触目皆是,扑面而来。一件好事,其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爱心是会感染裂变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小善可成大爱,聚涓流终成江海。 牧野有大爱,新乡好人多。我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如火如荼,目前进入公示阶段,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20位候选人都是普通的新乡人,是我们身边好人的优秀代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志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乡好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的推动力量,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厚群众基础,是决战决胜的底气所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目送载着“床上老师”徐彬远去的列车,默默送去我们诚挚的祝福,相信徐彬在实现了能够站起来讲课的愿望之后,未来一定会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他的学生们。 春风浩荡,与爱同行。这辆开往北方的高铁,承载着沉甸甸的企盼与爱心。它,发自一座爱心洋溢的文明之城。 (新乡文明网)
来自: 新乡文明网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