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我院第三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郑东院区第一报告厅举行。会议从十三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医院2016年工作,全面部署了2017年重点工作,并讨论表决通过了《院长工作报告》、《医院财务工作报告》、《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医院“三重一大”有关议题等。会议号召全院干部职工继续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勇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落实医院建设国内一流强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院领导阚全程、张水军、文建国、王家祥、刘章锁、孙莹璞、赵杰、闫新郑、赵松、高建波、黄艳、张冬青及我院老领导、老专家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出席开幕式。大会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3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杰主持。 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党委书记张水军致开幕词。他指出,本次大会时间短、任务重,希望各位代表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站在医院发展大局的高度,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听取大会工作报告,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将这次大会开成团结鼓劲、振奋人心的大会,达到推进医院民主建设进程、激发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的。 组织处处长王莉宣读《代表资格审查报告》,报告中明确本次会议代表总数由2015年12月8日召开的第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的285人调整为330人,占全院在编职工总人数的5.1%。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为,各类代表人数比例符合大会代表的规定和要求,代表的构成和名额分布,既注意了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又体现了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特点。 郑州大学副校长、我院院长阚全程作《院长工作报告》。《报告》从坚持科学谋划,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党建促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全院齐心协力,郑东院区如期顺利开诊;强化质量管理,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安全;坚持引培并举方针,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稳步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狠抓平台建设,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狠抓细节管理,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坚持公益本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稳步推进实施,圆满完成承担的医改工作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健全全程优质服务体系;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医院建设发展良好氛围等1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2016年工作,并从党建工作、管理工作、医疗护理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服务、公益性工作、文化建设等10个方面对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 2017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院职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和郑州大学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国和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实施科学规划,促进“一院三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整合,以党建促发展,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流人才专家队伍,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创建国内一流现代化医院。 张冬青总会计师作《医院财务工作报告》,总结了2016年医院基本经济状况和医院财务工作情况,并提出了2017年医院财务预算情况和财务工作要点:一是坚持稳健的财务政策,保障医院发展需求;二是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营;三是拓宽成本核算内容,开展精细化管理;四是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五是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六是做好河医院区和惠济院区财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了《院长工作报告》、《医院财务工作报告》、《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医院“三重一大”有关议题等。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了《关于〈院长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医院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决议》、医院 “三重一大”有关议题等。院办主任李军分别宣读了各项决议及议题。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第三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胜利闭幕。在闭幕仪式上,我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杰强调:此次会议的召开,展示了我院全体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当前医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有一个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党政领导班子,有一支有着优良传统、敢打硬仗、敢于拼搏的职工队伍。面对当前的新局面,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务必团结一心,按照医院的既定目标,提振精神,主动作为。围绕阚院长提出的2017年主要工作要点,制定好2017年工作计划。各位代表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将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全体职工,特别是阚全程院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精神和张水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让全体职工了解医院2016年取得的成绩和2017年的工作思路和要点,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2017年的目标任务上来,动员全体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创新发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来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原作者: 曹咏 符臻 赵子君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