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洛阳博物馆珍宝馆。当46岁的孙颂在方格纹铜鼎前结束一场讲解时,现场参观者情不自禁地鼓掌称赞道:“可以和专业讲解员媲美了!” “我是一名志愿讲解员,如果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孙颂声音洪亮,快步如风。每当讲解完得到参观者夸奖时,开朗的她总会谦虚一番。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身穿中式毛衫,普通话说得并不十分标准,却有着丰厚专业知识和得体仪态的业余讲解员,是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市统计局志愿者服务队专职副队长,5年前加入博物馆志愿讲解员队伍,是洛阳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首批志愿讲解员。没有一分钱薪酬,她凭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播历史文化的热情,心甘情愿被博物馆“占用”业余时间。 2013年,洛阳博物馆招募志愿讲解员的消息令孙颂十分兴奋:“博物馆是文化的殿堂,做志愿者可以学习知识,我一定要抓住机会。”那时的孙颂,“对文物一窍不通”。刚拿到面试讲解稿时,不认识的字排成行,不懂的词语连成片,她沉下心来,利用工作之余逐字逐句地查,一条一条地背。就这样,她在500多名竞争者中通过考核,成为首批被录取的28人之一。 文物是有生命的,如何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文化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展现的文明进程更好地传播给观众,是孙颂每天都在研究的功课。为了让自己讲解得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她每天早晨上班前一个小时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对着花、对着树进行虚拟讲解;为了做到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她买回大量专业书籍,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坚持学习,上网下载打印的资料厚达半米,记不住的就手抄,一遍不行就两遍……这样坚持不懈地日夜苦读,让她在面对观众提问时能够自信地侃侃而谈。 一次,一批外地游客在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聆听了她近3个小时的讲解,当得知她是馆内的志愿者时,一位游客激动地说:“感谢你的讲解,让我对河南、对洛阳的历史和人文有了新的认识。”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会感到自豪,而且更加坚定从事志愿讲解服务的决心。”孙颂说,每当讲解结束后,有深深鞠躬表示感谢的,有递来瓶装水给她解渴的,还有预约下次再来接着听她讲的……这些感动和激励,成为她坚持做志愿讲解的不竭动力。5年来,每逢双休日她总会安排一天在博物馆度过,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截至目前,她累计义务讲解服务时间达1200小时。在孙颂的倡导下,2013年6月,市直机关成立了文史讲解服务队,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 如今,在做好志愿讲解服务的同时,孙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志愿者的培训中。除了传授技巧和经验,她还将自己自费去上海、武汉、北京、西安、敦煌等地博物馆参观的照片制作成PPT课件,再结合查阅的大量资料,与大家分享。 “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生活在河洛大地上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孙颂说:“我非常享受志愿讲解服务的过程,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让更多中外游客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 (洛阳文明网)
来自: 洛阳文明网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