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果,女,商丘市夏邑县王集乡陈庄村村民。 朱大果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婆婆和丈夫接连遭遇不测卧床不起,幸福生活戛然而止。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接二连三的打击,朱大果没有放弃希望,依然笑对生活,一个人扛起了照顾婆婆和丈夫的重担,无微不至,任劳任怨,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最美媳妇”。 突遭变故,伺候婆婆不嫌苦 朱大果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婆婆袁氏年过八旬但身体硬朗;丈夫彭道破常年跟着村里的建筑队打工,收入虽不高,但是足够一家人的开支;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孝敬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在2013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年冬天,因雨天路滑,婆婆摔断了腿,84岁的老人虽然做了手术,但是突然的打击让她再也没有站起来,瘫痪在床,慢慢地生活不能自理。从那以后,朱大果就扛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嘘寒问暖、端茶送饭、端屎倒尿成了她每天重复的工作,她从来没有说过苦,没有嫌过累。 祸不单行,代夫行孝不落后 祸不单行,婆婆瘫痪的第二年,丈夫彭道破在建筑工地上不慎从高空坠落,脑部重伤,经医院全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是成了家里的又一个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把丈夫拉回家,看着瘫痪在床的两个病人,想想丈夫后续治疗的费用,再看看正在上学的孩子,朱大果真真切切地体会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朱大果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这个多难的家。 婆婆原本是兄妹几个轮流照顾,彭道破瘫痪之后,大家都提出不再增加她的负担,但是朱大果说什么也不愿意。“我爱人不能动了,但我还有能力,我要代他行孝。”朱大果对丈夫的几个兄妹说。到了该她照顾婆婆的日子,朱大果都是早早地把婆婆接回家,擦身洗脚,梳头剪甲,从来没有嫌弃过。 照料丈夫,笑对生活不低头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朱大果就得起床,做好早饭之后照顾两个瘫痪的病人吃饭。婆婆虽不能自理,但神志还算清醒,只要把饭菜喂给她,一般都能顺利地吃下去。最难的是丈夫,因为伤的是大脑,很多时候他自己不知道吃,更不知道咽,于是朱大果就像哄小孩子一样,用汤勺一勺一勺地喂,一顿饭吃上半个小时是正常现象。有时候,丈夫手脚不灵活,打翻饭碗的事常有发生,朱大果就不厌其烦地帮丈夫擦洗,之后继续哄丈夫吃饭。 忙完早饭,朱大果要马不停蹄地到村里的塑料大棚去上班,挣钱补贴家用。一家两个病人的药费,孩子的学费、吃穿开支,哪一项不要钱啊?为了照顾这个不幸的家庭,村里在流转土地建的塑料大棚里给她安排了简单的工作。可婆婆和丈夫不能离开人,朱大果就把六十多岁的母亲接到家里,帮忙照看。忙着地里,惦记着家里,一天不知要往返多少趟,朱大果成了最忙碌的人。 其实,忙碌的还有晚上,照顾两个病人吃了晚饭,朱大果每天都要给丈夫和婆婆泡泡脚。“给他们泡泡脚,舒活一下筋骨,有助于恢复。”她说。在她的照顾下,两个病人虽常年卧床,但从没起过褥疮,床上身上没有一点异味。 “要不是俺儿媳妇照顾得好,别说我了,俺儿子的骨头也早埋了!”婆婆这样说。天暖和不忙的时候,人们经常能看到柔弱的朱大果推着瘫痪的婆婆和丈夫,在村头和大伙聊天。“家里闷,我带他们出来转转。”朱大果笑着告诉大家。 在村里的精神文明表彰会上,48岁的朱大果推着瘫痪的丈夫,接过老支书递过来的“最美媳妇”荣誉证书,肩上的大红花映照着夫妻二人的笑脸,自强自信的他们笑得格外灿烂。朱大果还被县里评为了“夏邑孝媳”,成了十里八村学习的榜样。 (商丘文明网)
来自: 商丘文明网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