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商丘市近三年来扶贫开发成就综述

2014-10-21 11:25 | 评论: 0|来自: 商丘市政府

摘要: 深秋的凉意抵不住人流的热情:梁园区李庄乡邓斌口村的群众文化大广场前每晚都灯火通明,鼓乐阵阵,笑语喧哗,跳舞的、唱歌的、卖小吃的,把这里围得热气腾腾。  在跳舞的人群中,65岁的杨学福汗流浃背。这个曾经“ ...

       深秋的凉意抵不住人流的热情:梁园区李庄乡邓斌口村的群众文化大广场前每晚都灯火通明,鼓乐阵阵,笑语喧哗,跳舞的、唱歌的、卖小吃的,把这里围得热气腾腾。

  在跳舞的人群中,65岁的杨学福汗流浃背。这个曾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把式”如今是这里的“舞架子”,他的学生不但有老头、老太太,还有七八岁的小学生。在舞歇的间隙,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俺村的路大坑套小坑,坑洼不平,村里没有路灯,晚上黑灯瞎火,一挨黑倒头就睡。自从修了路,安了路灯,建了文化广场,大伙儿的夜生活都丰富起来了。”

  邓斌口村以前是个贫穷落后村,基础设施较差,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2012年,市扶贫办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对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修了水泥路,铺设了污水管道,新建了文化室、文化广场和绿地等。通过扶贫开发加快了该村脱贫致富步伐。该村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500亩,引进了五得利面粉、奥林面业、大百农饲料等多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农业变创业,农民变工人,人均收入突破了8000元。

  邓斌口村只是商丘市扶贫开发成效的一个缩影。

  整村推进:农民身边大变化

  整村推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变小规模分散式扶贫为综合性集中扶贫,整合力量,将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帮扶力量、技术服务全面整合到村。

  睢阳区毛堌堆乡大周楼村一位村干部感慨地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跟以往上面直接下达的项目相比,群众更有积极性了,这种扶贫效果更明显,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他告诉记者,在贫困村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都是以村级规划为基础,绝大多数项目是村干部和村民利用参与式的方法提出来的。

  大周楼村是睢阳区2011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三年来,该村修了水泥路,水、电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3年,争取投资2053.15万元,新增项目10个,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效,使该村贫困户由原来的人均1630元以下,均达到了人均8000元以上,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自然村的经济发展。

  三年来,全市对330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新建村组道路548.345公里,解决了55.4358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新修建水利工程100多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6万余亩,每年粮食增收达50万斤,安装自来水2000多户,解决了1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文化广场123个,垃圾污水处理项目102个,整治村容村貌267个,整村推进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治理,部分村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雨露计划”:培训技能促增收

  24岁的汪松涛是“雨露计划”的受益者,也是睢县职教中心的骄傲,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后,他在睢县家喻户晓。

  汪松涛刚入学时,还是一个不会打字、无任何技术的“土孩子”。接受“雨露计划”培训后,他又上了义乌工商学院。几年间,他先打工挣学费,后开网店创业。现在已是一家拥有自创品牌公司的老总,旗下单款产品的月销售额就达30多万元。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睢县职教中心副校长周海粟告诉记者,“让学生真正将技能转化为挣钱的手段,这才是‘雨露计划’的初衷。”

  自2010年开展“雨露计划”培训以来,该校共举办扶贫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30多期,培训转移5000多人,为睢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雨露计划”培训是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雨露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近三年来,商丘市“雨露计划”培训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培训5.55万人,全面提高了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了其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贫困农民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科技及产业化扶贫:

  增加致富“造血”功能

  将治穷与治愚相结合,变“输血”为“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科技及产业化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坐落于扶贫开发重点村——睢县城郊乡汤庙村的河南云腾科技生态基地就是科技及产业化扶贫的示范点。该基地流转土地3000亩,是一家集果树、蔬菜种植、养殖与销售、农业新品种推广及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新型规模化专业农业科技企业。基地从成立起就推行“公司+技术人员+农户”的模式,让租地农户既收地租,又学技术,还能在公司里当工人,收益成倍增加。正在公司干活的村民李转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7.5亩耕地租给基地,每亩收益可达1500元,自己学了技术,在基地当技术工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每年综合收入可达4万多元。

  科技和产业,是增强低收入农户“造血”功能的两大重要举措。我市通过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推进金融扶贫,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夯实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基础。

  扶贫科技项目效果显著。三年来,我市共实施扶贫科技项目39个,涉及53个乡镇80个贫困村,共投入财政资金2060万元,引进新品种89个,推广新技术100多项,培训农民4.83万人次,印发资料9.55余万份,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使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脱贫致富本领明显增强,致富观念明显更新,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当年扶持当年脱贫的目标。

  产业化扶贫需要有金融的强力支撑。2011年以来,商丘我市共利用3546万元财政贴息资金,依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亿元,扶持51家企业,打开了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模式,累计辐射带动贫困村600多个、贫困人口15万人、辐射带动基地50万亩,促进了支柱产业蓬勃发展,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互助资金”项目运转良好。商丘市“互助资金”项目涉及106个乡镇150个贫困村,入社农户7074户,其中贫困户5129户,占入社总户数的70%,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85万元,各互助社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良好,整体管理规范,发挥作用较好,脱贫成效显著。

  社会扶贫:各界参与扶贫的主平台

  商丘市是农业大市,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为此,商丘市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扶贫渠道,广泛动员各界力量,构建了“政府主导、领导带头、单位定点、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方位、综合性的社会大扶贫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定点扶贫有的放矢。商丘市充分利用中直、省直定点扶贫资源,和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做人民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的机遇,全面推进定点扶贫,积极探索在市场条件下有效推进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全市贫困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两年,商丘市有两个中直单位帮扶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86万元,引进资金1.3亿元,帮上项目13个;22个省级单位帮扶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22个贫困村; 90个市直单位直接投入2182万元帮扶90个重点村,帮助引进各类资金5亿多元,帮上项目130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10期,培训人员270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5000人次。

  “扶弱培强”成效显著。三年前,我市选派1302名机关干部入驻434个村,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从商丘市委书记、市长到所有市级领导、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深入联系村调查研究,制定脱贫规划,解决困难问题,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商丘军分区与睢县城郊乡董庄村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该村协调资金、引进发展项目、培养致富带头人,还集中精力帮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该村实现了大变样,体现出了军民鱼水深情。

  商丘市妇联扶贫事事贴心。实施“贫困妇女儿童关爱工程”、“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广泛动员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为贫困母亲捐赠爱心资金近8万元,发放“母亲邮包”700余个。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三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宣传培训活动300余次,为6.5万农村妇女进行免费检查,为13名贫困患“两癌”妇女申请全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13万元。

  “大爱工程”爱如潮涌。在“大爱工程”活动中,商丘市许多爱心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共计捐赠1129.35万元。其中:捐资建学68.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58.1万元,捐资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94.5万元,资助老、弱、病、残等事业256万元,资助贫困村产业开发642.95万元。商丘市爱心企业家卫建亚,以自己实际行动默默回报社会,多次向贫困户捐赠热水器、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去年向200户贫困户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节能燃气灶。

  与此同时,商丘市还开展了“爱心包裹”和“金秋助学”活动。全市2000多名爱心人士共寄出“爱心包裹”捐款40多万元,项目惠及60多所学校和3000多名学生。团市委和市总工会对1500名考入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的特困户子女进行资助,缓解特困家庭经济负担,帮助特困户子女顺利完成大学(大专)学业。

  行业扶贫:集中优势解难题

  饮水安全、危房改造、道路畅通等多项工作,哪一项都事关民生和人心向背。发挥市直行业单位的优势,破难题,赢民心,是彰显扶贫成效的有力举措。

  商丘市水利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新建供水工程119处,完成总投资10.13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7.6992亿元,地方配套2.4388亿元。工程涉及商丘市133个乡镇1135个行政村,共解决178.28万农村居民和40.7954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危房改造是政府的惠民工程。市住建局按照以满足农户基本需求为目的,三年来,共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7.62亿元,重点补助了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共计10.2万户。市公路局在完成所承担的全市修路任务基础上,为帮扶村——梁园区双八镇殷庄村协调农村道路项目5个,资金总额达120余万元,村委会所属8个自然村全部通达水泥混凝土公路。

  喝上了安全水,住上了暖心屋,走上了平整路。殷庄村78岁的刘老太太高兴地说:“这样的好日子,我要抖劲活,活出个百岁老寿星,享受这扶贫带来的好生活。”

  扶贫企业:扶贫战线生力军

  河南民丰肥业是企业扶贫战线的排头兵:扶贫工作共涉及睢阳区17个乡(镇、办事处),326个行政村,每一贫困人口按每户30元进行现金补贴,累计扶贫人口34090户,共支出扶贫资金102.27万元;每吨复合肥对贫困户优惠300元,共支出扶贫资金近250万元;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每年拿出5万元教育扶贫资金对困难学生予以资助;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对特别贫困、孤寡老人实施专项惠农政策,免费提供民丰复合肥和大米。2014年,该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并将招收当地贫困村贫困生就业作为方向,同时,向毛堌堆镇、冯桥镇贫困人员捐赠优质复合肥20吨,并在农民购买农资方面,给予低于市场价的最低优惠。

  像民丰肥业这样,把扶贫作为重要工作的还有商丘市百分食品有限公司、虞城双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商丘市百分食品宋文忠除每年参与“金秋助学”外,还常年开展助贫济困工作;虞城双洋食品开展产业扶贫,带动3000多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企业单独实施扶贫有声有色,组织企业合力扶贫卓有成效。三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全市共有313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399个村,累计实施帮扶项目722个,投资金额24.1亿元。

  扶贫,是场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市上下勠力同心,构建扶贫大格局,同担当,共奋进,啃下了一块块“贫困硬骨头”,打通着小康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商丘,正在谱写着扶贫的恢弘篇章!

  核心提示

  2011年以来,商丘市紧紧围绕“开发式扶贫”的重大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不断探索新观念、新模式、新机制,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科技产业化扶贫、信贷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凝聚各种资源,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三年来,投入财政资金3.97亿元,实现了35.9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对330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一大批贫困落后村变成了特色经济村、生态文明村,贫困户成为了致富带头人。扶贫阳光温暖乡村大地,农民幸福指数和经济收入互为促进。

来自: 商丘市政府 ;星之辉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