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可见光实验室里,一台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原型机发射出一束蓝色的LED光。 “这束光的实时通信速率可达到每秒50G,相当于0.2秒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介绍,未来数十年内,信息的传输量将超出现有无线电频谱的承载能力,但是可见光通信技术将有效突破这一困局,并有望形成一个年产值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项技术突破,可以造就一个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强劲增长点。中铁装备在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领域的突破、中信重工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突破、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技术上的突破……汇聚成近年来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波波创新能量。 统计显示,2016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7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进入了攻坚期,该瞄准哪些关键“节点”,凿石穿壁,重点突破? 创新突破,聚焦河南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新年伊始,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率先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调研观摩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2月10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谢伏瞻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推动示范区建设尽快实现突破”。 2月16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我省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即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引领全省创新发展。 “无论是保持我省经济稳中求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质量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这一历史性转变,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表示。河南想在中西部区域经济竞争中快步赶超,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突破。 创新突破,亟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十几年前,中国人还只是盾构行业的学生。“现在,我们不仅攻克了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建设中的三大世界技术难题,还成为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自豪地表示,经过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盾构产业已成为“河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一项拳头产品。 选择现有若干重点优势领域作为创新突破方向,以创新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省快速实现创新突破的有效路径。 今年,我省将重点在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领域集中创新资源,高标准实施20项左右的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围绕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加强智能电网、智能制造、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创新突破,亟待创新资源的有效集聚 “2002年起,七二五所开始军民融合发展,到2016年,全所总收入从3亿元增长到83亿元,其中民品占90%以上。”中船重工七二五所所长马玉璞告诉记者,目前该所各产业板块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精密铸造钛合金高尔夫球头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心脏支架、2MW风电叶片和高铁桥梁支座均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 作为创新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河南要认真梳理挖掘本地创新资源、科技优势,开采资源“富矿”。据了解,今年我省将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积极发挥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作用,支持可见光通信、北斗导航、拟态安全、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转化。 河南还要张开双臂,扩大开放,努力引进培育一批高科技项目、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目前,我省正积极筹备开展“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北上南下”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关村等的战略科技合作,争取成功落地10家左右研发机构,引进和实施200项先进技术成果和合作项目。 创新突破,亟待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 “只要你们公司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内备过案,都可以申请‘科技贷’业务。”4月1日,省科研生产试验基地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客户热情介绍。去年省内6家合作银行开展“科技贷”业务,授信支持总额高达170亿元。 科技是经济的心脏,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我省财政科技投入占比长期偏低,更需要学习经济和科技发达地区的经验,积极引导和促进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切实让金融的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500多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厅与招商银行合作的‘千鹰展翼库’,获得银行授信额度近70亿元,此外还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2亿元,科技金融工作开端令人欣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我省要着力实施好郑洛新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跟进参与。 创新突破,亟待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实现大的突破,动力在改革、根子在体制。 “去年8月,郑洛新政策中关于人才的部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对引进的世界一流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郑州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动作引起了科研人员和社会的热烈反响。今年,我省还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逐步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 政策红利变成创新红利,才能形成发展实效。今年我省将强化对郑洛新示范区出台的“1+N”政策体系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强研究与河南自贸试验区等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和倍加优势,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创新活力。 2017年,是我省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之年,更是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开局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唯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开辟河南科技创新的一片新天地! (中国搜索河南)
来自: 中国搜索河南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