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沁阳,有这样一位“倔老头”蔡林森:恪守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十年里,除了寒暑假、外出开会,他难得走出学校大门;每逢中高考,他都自掏腰包给学生们补助伙食费;上面奖励给他的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他都送给了学校教师…… 在中国的三尺讲台上,有许许多多像蔡林森一样的乡村教育者,十几年如一日俯身乡村学校的教育,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最默默无闻,却又最让人敬重——没有更多的机遇与平台,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与资源,他们却潜心耕耘,开拓创新,甘为人梯,成为乡村教育的旗帜,代表着乡村教育的希望。他们是教育领域的无冕之王,是最值得尊敬的草根教育家。 “二三十年代的教育家是脱下长袍走向农村,今天的教育者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和作风,来推动中国教育和改革的发展。尊敬、关怀、支持在农村教育战线的教师们,这是本次活动最根本的意义。”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寻找乡村教育家”启动仪式上说,中国的教育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只有把那些非常薄弱、困难的农村教育和西部教育做好,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寻找乡村教育家”活动由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家杂志等多家媒体联合主办。截至目前,已经收到来自内蒙古、河南、四川等11个省市百余名乡村教育者的推荐材料。 (凤凰网)
来自: 凤凰网 ;原作者: 张奕 曲金强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