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病人手术,他曾连续16个小时站在手术台上,不吃不喝; 为了保证一位8岁男童的术后安全,他在ICU陪着孩子两天两夜; 为了备战省急救技能竞赛,他曾连续1周没有回家,尽管那时孩子刚刚满月; 为了医院JCI评审工作,2周吃住在科室,筹备各种迎检材料…… 参加工作十几年,从来没有歇过公休假,别说五一、十一,就连春节、婚假、产假也是 在工作岗位上渡过,他总是以不得已来回答家人。 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患者、专注于事业的奉献精神。 为保证患者术后安全 他三天三夜没回家 去年12月份,一位8岁的男童因脑干背侧长有肿瘤,住到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由于脑干一向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在手术中很容易受到损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危机生命,脑干的手术风险大、难度大、责任大。面对一个只有8岁的儿童患者,手术和围手术期的治疗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张喆还为患者启动了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的联合进行远程会诊,为患者分析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术后,患者被送到ICU,但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安全,张喆在ICU住了两天两夜,时刻关注患者病情,术后第三天,患者转入神经外科病房,张喆依旧守在科室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又是一天一夜,直到患者病情稳定,他才正常下班回家。 妻子生产时 他仍在隔壁手术室做手术 妻子预产期前,张喆因科室工作繁忙,又是几天没有回家。 妻子自己收拾好东西、挺着肚子自行办理住院手续、自己听取大夫“胎儿脐带扭转、羊水偏少,医生建议剖宫产”的建议,手术前一天,只能跟值夜班的丈夫打个匆匆挂断的电话。 手术前,张喆终于见到了躺在手术台上妻子,也就是这一面,寥寥几句后,又匆忙赶往另一台脑膜瘤患者手术。 说到此,张喆的脸上便挂满了感伤:“妻子一直理解我,但那天,当我转身离开,她还是下意识的紧紧抓住了我的手,尽管没说话,我知道她想让我陪在她的身边;当手术室门关上的瞬间,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她那期盼的眼神让我这一辈子难以忘记。终究是我对不住她。” “说心里话,我想陪她,我想亲眼看着我们的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但那边病人还在等我手术,这个时候我只能选择患者。” 每晚11点多科室接到电话必然由他打来 “全心全意竭力而为努力为每位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是张喆的服务宣言。在神经外科,张喆的细心是出了名的,每天晚上11点是科室护士交班的时间,只要他不在科室,11点多,护士交完班后,他必然会给科室打个电话,询问较重患者的情况。因此,每到晚上11点多,科室电话一响,大家都知道,这个电话肯定是张喆打来的。 上周六,张喆值了24小时的班,原本周日上午8点就可以下班的他,一直忙到中午12点半才离开医院,回到家简单吃了点饭,正准备休息一会儿,科室打来电话,一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接到电话后,张喆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查看患者病情、联系手术室、准备手术…… 下午5点,手术开始,到晚上11点多手术顺利完成,直到凌晨快1点,他处理完所有的问题才离开医院,第二天早上7点半,他依旧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病房。 累吗?小编试着问他,“习惯了!”张喆淡然地说。 半个多小时的采访刚刚接近尾,张喆的电话响了,急诊重症监护室大夫请他去会诊,他赶紧起身,快速赶往另一个“战场”……
来自: 河南健康网 ;白佚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