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以来,荥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作为最基层的一个教育督导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总体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当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开展督学工作对学校工作望闻问切,查问题、提建议、督整改、促发展,有利地推进了荥阳教育的整体提升。 进校督导“望闻问切” 2013年,荥阳市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责任督学。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统一考试、实战测试等形式层层选拔,最后选聘了10名专职责任督学。这些督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学校副校级以上领导、平均年龄41.5岁。 荥阳市督导工作团队按照《一日一校工作流程》,依据学校作息时间,看早操、查晚寝、观课堂、看餐厅,把督导的触角延伸到学校的各个时段,各个空间,对学校工作望闻问切。一是督学查寝室,学校寝管老师转变观念,督促学生认真洗脸、睡前洗脚。二是督学巡视校园不留死角,从教室到功能室,从车棚到食堂,从寝室到厕所等,都留下督学的脚印。三是督学校食堂,查食堂卫生和饭菜质量,和学生一同就餐。 坚持听评随堂课不动摇。督学坚持进校必听课,“入校不听几节课就不能全面了解学校对课堂的管理”已成为督学的共识。听后必评课,和老师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坚持组团督导。一人固定,另一人轮换。一人入校随访督导,思路、智慧有限,团队督导克服单人的不足,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督导效果。 坚持简报制度。督学工作中坚持一月一主题一简报,力争期期紧扣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既有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又有责任区学校的创新经验。这样既为上级决策提供信息,又是督学责任区宣传的喉舌,既放大督学责任区的声音,又起到褒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督挖推帮”找到亮点 在督学实践中,荥阳市责任督学牢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工作方针,开创了“督、挖、推、帮”四字工作法,将督学工作深入到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督”,一是督校长,查听课,看手册,促学习,重反思。责任督学把查看校长的听课记录作为督促学校课改的突破口。督学不定期检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并在简报上逐个通报,精确到校长日平均听课节数。二是督管理,在学校建章立制、依法治校、照章办事等方面下功夫,使管理更加规范、民主、科学、高效、精细。 “挖”,即协助学校挖掘整理各个单位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特色和亮点,使学校看到自身的优势、闪光点,看到希望,激发自信,迸发活力,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做法激励了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改善办学条件,解决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 “推”,即将各单位的特色、亮点、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广出去,与兄弟学校分享,共同进步,抓两头,促中间,共同提升。 “帮”,即要求各督学明确职责,认真工作,要多为学校着想,既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真心实意地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向各个学校的领导学习,谦虚认真,共谋学校发展之大计。 排忧解难赢得肯定 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开展工作以来,责任区学校“进步一点点,一点点进步”,由内到外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办学品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荥阳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为政府、学校和家长三者之间搭建起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实实在在帮学校分忧解难。在办学条件上把薄弱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除薄改大工程外)列出清单和预算,上报教体局党委进行解决。2014年解决了154万、2015年解决了340多万,并投资165万元为学校配备111台直饮水机。 规范办学行为,发现违规苗头,督促立即整改。督学在接到家长投诉和举报后,第一时间是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一经核实,立即督促学校整改,减少了扯皮推诿现象,化解了许多师生矛盾、家校矛盾。 经验推广。组织各学校校长到教体局集中进行述职,介绍学校好的经验做法,同时把督学在工作中发现、指导并形成特色的学校亮点工作写上推荐词,制成版面进行展示、交流。督促指导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种类多样。
来自: 映象网 ;曲金强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