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允,河南滑县高平镇人,1964年7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共产党员,本科文化。现任北京市新世纪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队队长,河南华都建设发展集团董事长。 1984年,周国允高考落榜后到北京打工。他不甘人后,勤奋工作,以坚强的意志,靠诚信创业,逐步在北京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闯出了名声。 1999年10月,北京首届高科技产业展览周开幕在即,但展棚搭建出了问题,相关部门请求北京市建委推荐一支全北京最过硬的建筑队伍,1小时内组织150名架子工赶到农展馆,连夜施工。接到任务后,周国允很快从分散在京城各处的工地中选定一批精兵强将,150名工人分乘30多辆出租车不到一个小时全部到达工地!凌晨两点,展棚完工。最后一算账,大半工钱都付了打车费。钱没挣到,但善打硬仗的河南周国允却名声大振。 在北京,周国允的队伍有干不完的活。熟悉他的人常说:“把工程交给周国允,我们放心!” 非典时期的周国允和他的施工队,更是无愧为建筑界“铁军”这一光荣称谓。那年的4月19日晚,北京市紧急决定扩建海淀温泉胸科医院,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下达到能打硬仗的周国允青年突击队。那是北京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但 周国允和他的队员们没有一个临阵逃脱,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医院的新旧污水管开始连接时,周国允带领队员们跳下管道模坑用铁锹开挖,当需要人来连接污水管时,周国允挺身而出,招呼工人们一起细心地操作着,大家知道,稍有不慎,漏出的污水就可能将病传染给自己。近旁的医护人员不少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搞建筑,工程款、劳务费拖欠比较严重。周国允公司在京十几年来,也曾多次出现过甲方资金不到位,工程款、劳务费不能按时兑付的情况。但每到发工资困难的时候,为了不拖欠工人的血汗钱,周国允常常把自己的房子和车做抵押去贷款,然后再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问题,从没有出现一起拖欠民工工资和由此引发的上访、闹事、恶性讨债之类的事情。 周国允经常说:“我们把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坚持说到必须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不可失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凭信誉拓市场,使“周国允”这三个字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名字,更成为一个在京城打得赢、叫得响的信誉品牌。他带领的施工队从亚运建设时的预备队,发展成为奥运建设的主力军,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一个个重点工程的工地上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周国允也从20多年前刚踏入建筑业的河南农村小伙子,成长为统领6000多名建筑工人的企业家。他带领员工先后参与完成了160多项工程的建设任务,建筑面积450多万平方米,合格率达100%。其中,3项荣获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1项被评为“国优工程”。 周国允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来自: 网易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