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济源共创“邻里一家亲” 不做“熟悉的陌生人”

2017-5-31 23:11 |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

摘要: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邻里关系反而不如从前,“邻居”已渐渐成为小区里“熟悉的陌生人”。有些人做了好些年门对门的邻居,却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  ...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邻里关系反而不如从前,“邻居”已渐渐成为小区里“熟悉的陌生人”。有些人做了好些年门对门的邻居,却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

  据了解,在欧洲,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二被定为“邻里节”。“邻里节”发起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主动认识左邻右舍,相互建立起信任和友谊。不过,记者在我市走访调查发现,“一墙之隔不往来,对门相见不相识”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家都不愿意主动与对方交往,生怕主动示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而显得十分尴尬。

  1 一层楼上住了快3年 却只认识一个邻居

  去年6月,刘雪霞老人和老伴从洛阳来济源帮儿媳妇带孙子。刘雪霞说:“儿子在洛阳工作,儿媳妇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济源工作。我和老伴就跟着儿媳妇住到了时代天下城C座20层。”

  平时,儿媳妇忙自己的事业,总是早出晚归。两个老人便常在楼道里推着童车带孙子玩。不过,这层楼上的邻居他们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总是早出晚归,有时候两三天不见一次面。”住在这层楼上,刘雪霞只见过5户居民,还不知道人家都叫啥。

  老夫妻俩很感慨,一层楼上住了那么多人,有的就只是一墙之隔,抬头不见低头见本是一种缘分,没想到却成了陌生人。

  刘全荣老人已经在时代天下城C座20层住了3年。有时,在电梯里遇到楼上住的人,刘全荣会主动打招呼。她很想跟邻居们认识,可是每次看到人家急匆匆地出门,也就不好意思主动搭话了。后来,她认识了一对住在楼下的老夫妇,还去过人家家里一次。临走时,老大姐非让她带几个刚蒸好的包子。那次串门后,她怕麻烦人家就没再去过了。最近,她听说那位大姐离开济源回老家养病了,心里十分遗憾没能再去看看她。

  开封一化工厂的退休工人荣敦桓老人住在时代天下城C座8楼。他已经80多岁了,每天下楼都推着一个小轮椅。只要看到电梯里挤满了急急忙忙下楼的年轻人,他就会安静地让开,直到人不多了再下楼。“我的腿不好,到别人家里去很不方便。”荣敦桓说,同一层楼上,他只知道西边一个男子叫啥名字。可是那个邻居很忙,很少主动找上门来跟他聊天。

  时代天下城C座每层有20余户居民,总共有500余户居民。大多数人互不认识,更不知道住在同一层的邻居有谁。一个住在该楼的女孩说,有一次她在楼上碰见了一个朋友,聊天后才得知原来朋友竟住在隔壁,两人做了3年邻居都不知道。

  2 为啥不认识邻居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成主因

  在记者对该楼居民进行走访调查时,多数居民反映,与邻居之间不熟悉。平时一回家,他们便把房门一关,各干各的事,大家互不往来。

  居民刘女士介绍,她和丈夫还年轻,平时白天都不在家里。遇到停电或者厨房的自来水管出毛病,她一般找物业。她也想认识邻居,只是碍于平时大家交往太少,不好意思去找邻居。有一次,她从湖南老家带过来一些辣酱,想跟邻居分享一下,思考再三还是不好意思敲门,更不敢奢望到邻居家里坐坐。

  不少年轻人反映,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不知道该怎么与邻居相处。邻居就是住在家附近天天碰见,却从未打过交道的人,是小区里“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在家遇到了小麻烦,需要借个工具用,我还是希望求助邻居得到及时帮助。”居民王大姐这样说。

  那么,大家对邻里关系究竟是怎么看待的呢?有人认为:“邻里之间不应该互不往来,邻居有需要应该出手相助。”还有人觉得:“大家应该多走动,这样住在一起才快乐。”由此可见,居民们对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充满了渴望。

  居民叶女士说,邻居向她借过一次盐,并表示买了就还,但她认为邻里之间不必太客气。

  为何住在一起三四年,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很疏远?通过对将近1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记者发现,八成以上的居民认为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导致没时间认识邻居。另外还有不到两成的居民认为,城市越来越大,一栋楼上住的人不再局限于同城,大家的口音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有心去认识一下邻居,又怕让对方觉得尴尬。其实,大家并不排斥和邻居打交道,也很少有居民不想跟邻居认识。

  3 从“陌邻”到“睦邻” 你也需要认识邻居

  在济水苑C区16号楼,这里的居民家里都存放着一本通讯录,上面记载着这一栋楼居民的联系方式。谁家里遇到了问题需要帮助,就可以通过通讯录联系;谁家里办喜事,楼长还会挨家挨户地通知,让大家都来捧场……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对门成了好友,就好比家里多了亲人,就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不少温馨和慰藉。”楼长杨先生如是说。

  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会霞介绍,今年社区开始倡导各小区搞一些活动,如集体包饺子等,让大家体会生活在一个小区的快乐,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相比于新小区,一些老小区的居民住在一起时间长了,邻里关系更和谐,大家平时能够互相照应。有的退休老人经常约好一起下棋、聊天,老太太们一起结伴去买菜,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邻里相帮,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明城市创建也需要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作为支撑。市文明办相关人员说,从2014年开始,我市在社区和居委会中号召开展“邻里节”“邻里守望”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不少社区和居委会都在尝试着通过一些活动来调动邻里之间相互守望、相互帮助的和睦气氛。有些社区和居委会每年会组织居民一起包饺子、做汤圆,倡议居民走出家门,多与邻居认识。

  不过,目前我市各个社区和居委会的“邻里节”活动尚且不成气候,仍在尝试阶段。相信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扩大活动参与面,我市一定能使陌生的邻居亲近起来,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
来自: 腾讯网 ;陈嘉祯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